西藏那曲市巴青县

行政地名:西藏那曲市巴青县 行政隶属:那曲 行政代码:540628
长途区号:0896 邮编代码:852100 车牌号头:藏E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4万人 人口密度:4人/km²
辖区面积:10326平方公里
地名 人口数量 辖区面积 行政代码 下属单位
拉西镇 850平方公里 540628100
本塔乡 约2000人 800平方公里 540628205
玛如乡 约4000人 900平方公里 540628204
阿秀乡 约2000人 800平方公里 540628203
巴青乡 约6000人 790平方公里 540628202
岗切乡 900平方公里 540628201
江绵乡 540628200
雅安镇 540628102
杂色镇 700平方公里 540628102
贡日乡 600平方公里 540628206
    巴青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那曲地区东部、怒江上游。总面积10326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拉西镇,邮编:852100。代码:542429。区号:0896。拼音:Baqing Xian。
    巴青县基本概况巴青县地处西藏东北部、那曲地区东部、怒江上游。面积10326平方公里。总人口近4万。辖2个区,12个乡,161个村民委员会。巴青藏语意为“大牛毛帐篷”。吐蕃王朝时期称该地为松比东布琼,受象雄郭比 诸侯及松比管辖。元代属元朝皇帝任命的霍尔王领有。明代归属四川。清朝为三十九族部落之一,光绪年间,划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清中央政府井派有官员驻扎。1941年,西藏地方政府始建巴膏宗。西藏和平解放后,1954年归属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管辖。1959年巴青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址迁至益塔区。1960年划归那曲 地区管辖至今。1964年县址迁至达尔塘。县府现驻益塔塘。
    该县地处藏北高原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势北离南低,全县平均海拔在4500米 以上。境内主要山峰东有布加山,北有瓦马拉山、珠洛山,西北有仓来山、曲如拉山、吾尔膏拉山。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冬寒夏凉,太 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温差相对较大,无霜期短,冬季多大风雪。年日照时数 24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约500-600毫米。降雪日数约在150天以上。 已知的主要矿种有煤、铁、铭等。主要野生植物资源有冬虫夏草、贝母、知母、大 黄、黄连等。主要野生动物资源有白唇鹿、棒子、黄羊、岩羊、旱懒、水徽、高原兔、狐 狸、拾剩、熊、狼、材等,其中白唇鹿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巴青县经济以牧业为主,种植业比重很小。主要饲养牦牛、蝙牛、马、绵羊、山羊。由于河流多,雨水充沛,牧草生长良好,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
    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西藏人民政府给予牧民群众各种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科学养畜,科学放牧得到推广。牧业生产迅速发展。 现有2台装机容量为320千瓦的发电站1座,为居民照明用电发挥了重要作用。 黑昌公路是县境内的主要干线公路,与青藏、川藏公路相连,南达拉‘萨市,北至青海省,东通四川成都。全县各乡和大部分村均有公路相通。通车里程达360公里。 土特产品主要有酥油、皮张、羊毛、牛羊绒、靡香、贝母、虫草等。
    自然地理
    巴青县地处西藏东北部、那曲地区东部、怒江上游,藏北高原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势北离南低,全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巴青县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冬寒夏凉,太 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温差相对较大,无霜期短,冬季多大风雪。年日照时数 24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约500-600毫米。降雪日数约在150天以上。
    巴青县主要矿种有煤、铁、铭等。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有冬虫夏草、贝母、知母、大 黄、黄连等。
    主要野生动物资源有白唇鹿、棒子、黄羊、岩羊、旱懒、水徽、高原兔、狐 狸、拾剩、熊、狼、材等,其中白唇鹿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在那曲东部各县的群山峻岭中,分布着许多奇特的天然溶洞,最神奇的是巴青县的麦莫溶洞,人称其为仙女秘室。
    洞内有天然形成的石梯,洞口左右各立一人高的石柱,如两位守门的卫士,洞口不远处有石头垒起的祭台,洞口的上方有一个天然的白色藏文阿字。洞口还有一天然石狮,进洞后有许多小岩洞,洞内挂满下垂的冰柱,“滴哒、滴哒”的水珠滴声在洞中格外清脆悦耳,各种冰块千姿百态,犹如万物再生。三座人形岩石,人称阎罗法王和其黑白两助手,还有许多天然佛像。再向前行,内套红色、青色两大溶洞,皆深不可测,再强的手电筒亮光,在洞中都形如萤火,连脚下都看不清楚。民间传说一条洞长100多公里,另一条长达200多公里,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和探险价值。
    经济概况
    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西藏人民政府给予牧民群众各种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科学养畜,科学放牧得到推广。牧业生产迅速发展。现有2台装机容量为320千瓦的发电站1座,为居民照明用电发挥了重要作用。
    巴青县经济以牧业为主,种植业比重很小。近几年来,巴青县通过投资拉动、积极开发第二、三产业、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手段,使巴青县经济由“体质软弱型”向“厚积薄发型”转变,招商引资力度逐年增大,项目拉动效果明显、作用强劲,县域经济积畜力十足。
    行政区划
    巴青县辖3个镇、7个乡:雅安镇、拉西镇、杂色镇、江绵乡、岗切乡、巴青乡、阿秀乡、玛如乡、本塔乡、贡日乡。共有162个行政村。注:岗切乡有7个行政村在青海省境内。
    历史沿革
    巴青,藏语意为“大牛毛帐篷”。
    巴青,吐蕃王朝时期称该地为松比东布琼,受象雄郭比诸侯及松比管辖。元代属元朝皇帝任命的霍尔王领有。明代归属四川。清朝为三十九族部落之一,光绪年间,划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清中央政府并派有官员驻扎。1941年,西藏地方政府始建巴青宗。西藏和平解放后,1954年归属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管辖。1959年巴青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址迁至益塔区。1960年划归那曲地区管辖至今。1964年县址迁至达尔塘。县府现驻拉西镇。(出处)
    巴青县辖2个区,12个乡,161个村委会:阿秀乡、本塔乡、巴青乡、高口乡、贡日乡、岗切乡、满塔乡、马如乡、拉西乡、荣青乡、雅安乡、杂色乡。
    2000年,巴青县辖1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89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拉西乡 6253 荣青乡 1481 贡日乡 1378 满塔乡 2543 本塔乡 2578 阿秀乡 2081 扎赛乡 3456 雅安乡 4042 巴青乡 1667 马儒乡 4414 岗切乡 3039 高口乡 2963 。
    2002年,巴青县由2区,12乡,162村委会调整为3镇、7乡,3居委会、159村委会:拉西镇、雅安镇、杂色镇、江绵乡、巴青乡、贡日乡、玛儒乡、阿秀乡、岗切乡、本塔乡

CopyRight 2022-2024 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