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
行政地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 | 行政隶属:马鞍山 | 行政代码:341424 |
长途区号:0555 | 邮编代码:238000 | 车牌号头:皖E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数量:约65万人 | 人口密度:460人/km² |
辖区面积:1412平方公里 |
地名 | 人口数量 | 辖区面积 | 行政代码 | 下属单位 |
历阳镇 | 约13.3万人 | 约164平方公里 | 340523100 |
|
功桥镇 | 约128平方公里 | 340523104 |
| |
西埠镇 | 约1.8平方公里 | 340523105 |
| |
香泉镇 | 约4.26万人 | 约21.6平方公里 | 340523106 |
|
乌江镇 | 约7万人 | 约141平方公里 | 340523107 |
|
善厚镇 | 约3.6万人 | 130.1平方公里 | 340523108 |
|
石杨镇 | 约2.7万人 | 约109平方公里 | 340523109 |
|
和县地处皖东,长三角地区的边缘,皖江开发的最前沿,向为江淮水陆之要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天门峙其南,濠滁环于北,依十朝古都南京,濒九州米市芜湖,举目可眺钢城马鞍山。总面积1412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10镇,107个村委会、32个居委会。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10万。
和县区位优势独特。穿境或沿边缘而过的合巢芜、合宁、宁马芜三条高速公路构成金三角框架。乘车自县城至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芜湖湾里机场均不到90分钟。“黄金水道”——长江流经和县境内65公里,有三处18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已经建成的公铁两用桥——芜湖长江大桥引桥即落脚在和县南端。南京长江大桥至和县北端也只有40公里,南京长江三桥至和县北端只有5公里。已规划的马鞍山大桥将于2006年建设,其引桥在和县东端。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已形成,投资、旅游,方便快捷。
和县古老而又神奇。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滋养了这片土地,三四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一具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掘,刷新了长江文明的历史,“和县猿人”的命名,将和县推向了世界。和县山川毓秀、名胜棋布,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达20余处。和县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唐朝着名诗人张籍、宋朝歌豪杜默、爱国诗人张孝祥、清朝文学家陈廷桂、当代草圣林散之、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中国科学研究院学部委员着名生态学家侯学煜等均是和县之骄傲。
和县年轻而又富饶。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磷、白云石、石灰石、黄沙等矿产资源,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春风吹进了这片热土,和县从此焕发青春;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大棚蔬菜名震大江南北,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工业发展初具规模,开辟了乌江、历阳、沈巷三个工业园,构筑起造纸、机械、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旅游产业蓬勃兴起,规划建设了中国国际香泉湖、天门山、霸王祠等重点旅游景区。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动态位次列全省第8位。一批有识之士纷至沓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如今,随着“东向战略”的实施,和县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梯度转移的现代工业制造基地、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和旅游观光休闲基地,区位独特,环境优越,劳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发展前景广阔。
自然地理
地理概况: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地处东经118°04`—118°29`,北纬31°22`-32°03`,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东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隔、南临无为县、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全县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宽约36.4公里(窄处约17.5公里) ,总面积为141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5万,下辖10个乡镇。和县南北长,东西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及沿江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为长江冲积平原,沟河港汊纵横交错,水库、坑塘星罗棋布。沿江平原圩区土地面积占全县57.7%,圩田最低海拔7.3米。西北部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土地面积占全县42.3%,最高山地海拔315米(如方山)。境内有牛屯河、姥下河、太阳河、得胜河、石跋河等五条河流,另有裕溪河、运漕河、滁河、驷马新河为南北各两条县界河。
气候概况:
和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
和县年平均气温15.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28.1℃;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温度2.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3.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0℃,南北各地温度差异不大,但春秋两季温度升降快,冬夏温度变化小。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农作物生长期为230天、活动积温5021℃、全年无霜期259天、全年日照时数2126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9%、太阳辐射总量为119千卡/平方厘米。
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067mm,南部多于北部,年无雨日250天左右,雨日多集中在6-7两月,初夏有梅雨,七、八两月多暴雨,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44%。降水年际变化大,据统计:大涝年(1991)年雨量达1990mm,枯水年(1978)年雨量只有406mm。年蒸发量1488mm,7月份最大,达204mm;元月份最小,仅52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各月相对湿度差异不大,且有自南向北减小的特点。
自然资源
和县素有“鱼米之乡”。全县耕地面积100.38万亩,宜林面积为19.38万亩。该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发现的主要矿藏有煤、铁、磷、白云石、石灰石、建筑沙、地热、矿泉等十多个矿种。其中煤预计储量100万吨,磷矿为预计储量50万多吨,白云石预计储量为3亿多吨,石灰石预计储量10亿多吨。尤以建筑石料、水泥用灰最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