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乡宝水村

行政地名:宝水村 行政隶属:蒲洼乡 行政代码:110111213203
长途区号:010 邮编代码:102488 车牌号头:
行政级别:

2016年12月,宝水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宝水村位于蒲洼乡最北端,108国道与涞宝路交汇处。海拔1100米以上,村域面积6.85平方公里,辖宝水、东泥湾、西泥湾、堆金台四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452亩,村民和建设占地516亩,户籍总数389户,846人,所居住全部为汉族,村庄属密集型。植被覆盖率85%以上,无污染、无噪音、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地理环境,宝水村发展以休闲、避暑、观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民俗游,并于2000年9月26日举行了民俗村开村仪式,从而成为具有山区特色的民俗旅游专业村。经过几年努力于2005年被评为市级民俗旅游村。

2008年宝水村作为市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为加快民俗旅游的发展,村里加大道路、引水、改厕等公共设施的投入,着力改善村庄环境,先后投资近500万元。宝水村内有连锁超市、公共浴池个一座,村中村边公园两个,卫生室两个,有图书室及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场地一处。2008年宝水村生产总值31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46元,劳动力就业率70%。

几年来,一是结合退耕还林,发展种植业,主要是新疆核桃和仁用杏400余亩,经过几年的管理部分进入产果期。发展林下经济400亩,套种野菜、高山草莓、蔬菜、豆类、土豆,探索深加工。实行科学种养殖,发展柴鸡、养猪、专业户,探索冷水养鱼等冷凉经济。发展特色养殖,开发鲜杏、核桃、葡萄、草莓等观光采摘园区,形成观光、采摘、垂钓一体化。二是充分利用本村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民俗旅游,提升民俗旅游接待水平,开发休闲度假园区和登山观光游。聘请专家规划,招商引资,上规模上水平。借位于十渡、天龙山庄、百草畔、花台中心点的优势努力打造民俗接待的独特品牌。搞好龙王庙、和尚帽石,神树岭等景点的开发。结合沟域经济搞好三条沟的治理,实行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达到一沟一品,融入旅游观光。

宝水村与蒲洼村、东村村、森水村、芦子水村、议合村、鱼斗泉村、富合村相邻。

宝水村附近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石花洞风景名胜区、东湖港、七渡花果山、圣莲山风景区、房山十渡等旅游景点,有上方山香椿、房山磨盘柿、北京补花、张坊磨盘柿、京绣、金北联红小豆等特产,有杨家将(穆桂英)传说、佛子庄乡二月二酬龙节、上万村小车会、苏造肉制作技艺、京西隗氏祭祖习俗、北窖村音乐会等民俗文化。

蒲洼乡行政区划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议合村 110111213207 议合村位于蒲洼乡东南部,村域面积2万亩,其中耕地167亩,建设面积360亩;全村分三个自然片,两个自然片位于南、北雀鸣山的山洼地带,中心村位于宝涞公路一段(1.3公里)的两侧。...【详细】
森水村 110111213206 2019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森水村榜上有名。 森水村位于蒲洼乡西南部,村处深山沟谷,村址海拔670米,村域面积2.71平方公里。 村庄起源:现村名的...【详细】
富合村 110111213205 富合村位于蒲洼乡西南,村域面积6.4平方公里,全村共55户,120人,全部是汉族。 2008年富合村生产总值80万元,经济收入20万元,人均纯收入1700元,主导产业在全村占80%,安置劳动力达...【详细】
蒲洼村 110111213204 地名由来: 蒲洼村形成于清末,因位居山谷低洼处、马鞍沟上游两条支流于此汇合,且河沟中多生蒲草,故名蒲洼。 蒲洼村位于蒲洼乡中南部,2006年是区级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全村区域...【详细】
宝水村 110111213203 2016年12月,宝水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宝水村位于蒲洼乡最北端,108国道与涞宝路交汇处。海拔1100米以上,村域面积6.85平方公里,辖宝水、东泥湾、西泥湾、堆金台四个...【详细】
东村村 110111213202 2022年10月,东村村被命名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2020年11月,东村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9年12月,东村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2018年10月,农业农...【详细】
芦子水村 110111213201 芦子水村位于蒲洼乡的西北部,大游龙景区位于该村,该村北与河北省涞水县的南边桥村相连,西与涞水县的镇厂村相邻,海拔在 450— 1200米之间,平均气温 9℃左右,空气、景色宜人...【详细】
鱼斗泉村 110111213200 鱼斗泉村位于蒲洼乡的西部,与河北省九龙镇接壤,是北京市最西村子,村域面积 0.6平方公里,有六个自然片,是河北省进入北京市的第一村,全村共有 164户 329人。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详细】

CopyRight 2022-2024 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