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辛中驿镇陈家边村

行政地名:陈家边村 行政隶属:辛中驿镇 行政代码:130982107201
长途区号:0317 邮编代码:061000 车牌号头:
行政级别:

地名由来:建村于北宋。因地处夏河河湾,居民以魏氏最多,故名魏家湾。元朝因瘟疫,居民多亡,仅剩赵氏一家,故改名为赵家湾。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市迁来陈氏定居,因地处河间、任丘、高阳三市边界,故改名陈家边村。

2023年1月,司法部、民政部命名陈家边村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021年10月,陈家边村入选2021年河北省省级森林乡村名单。

陈家边村位于辛中驿镇西偏南2.5公里处。村北有辛惠路(辛中驿至惠伯口公路,县(市)级公路)东西穿过,胜利路(津保路至辛惠路)在村西纵贯南北,京九铁路在村南蜿蜒而去。陈家边村现有人口2282人,耕地2666亩,人均收入8960元,村党支部5人,党员73人,村民代表35人。

陈家边村地处华北油田腹地,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讯发达。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境内方田如网,沟渠纵横,底下输油、输水管道纵横交错。田野之上布满了高高的钻油塔、飞转的采油机。作为市(县)乡经济强村,陈家边村把发展经济,创办企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集体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现在陈家边村形成了造纸、电料、建材、玻璃拔丝和木材加工等主导产业,特别是有多种所有制性质的造纸行业正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工业总产值已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全村主要劳动力已转移到工业生产上。全村集体年纯收入达280万元。经济发展也促进各项公共建设和公益事业,现在陈家边村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利、文化、教育、卫生、交通设施完善,村民大都拥有了彩电、冰箱、电话、摩托车,不少村民还购买了私家车。全村村民生活幸福,社会团结向上。

据史料记载,陈家边村建于北宋时期,因地处河弯,居民魏氏多,故名魏家湾。元朝瘟疫,居民多亡,仅剩赵氏一家,故改名赵家湾。明朝永乐年间,由洪洞县迁来陈氏在此定居,又因地处河间、任丘、高阳三县边界,故改名陈家边村,历史陈家边村属何处管辖无史料记载,解放后,曾属汜水公社,惠伯口公社管辖,1961年辛中驿成立人民公社,陈家边村划归辛中驿公社管辖,1982年辛中驿撤社改乡,1995年辛中驿与惠伯口乡合并建辛中驿镇,被辛中驿镇管辖至今。

陈家边村过去是个贫困之村,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华北油田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把有发展前途的造纸、电料、玻璃拔丝和木材加工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兴办集体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现有各种类型企业50家,年总收入在2799万元以上。农业调整了产业结构,裁种冬枣500亩,肉鸡养殖发展到了12家。陈家边村在党建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被上级党委评为文明村、红旗村,作为辛中驿镇的一面旗帜,正吸引着外界人们的目光。

辛中驿镇行政区划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培里村 130982107223 地名由来: 建村于1350年,原属河间,当时河间市官和高阳市官相赌,以该村为押,河间市官输与高阳市官,故起名“培里”(取“赔礼”意)。 培里村位于辛中驿镇镇西南9公里处。南...【详细】
南马辛庄村 130982107213 地名由来: 明朝末年,因水灾,由南马村迁出一小部分人东移一里建村。遂起名南马辛庄。 南马辛庄村位于辛中驿镇正西3公里处。南马辛庄南为辛惠公路(辛中驿至惠伯口公路,县级...【详细】
南里店村 130982107222 地名由来: 建村于明朝,由山东迁来一户在赵王河(古河已淤平)南岸开店为生,故名南店。 安里店村位于辛中驿镇西南7.5公里处。现有人口1221人,耕地3165亩,人均收入7320元。支部...【详细】
南马村 130982107212 地名由来: 建村于明朝,因该村建于赵王河南岸,并设有码头,故得名南马头。到清朝河渐渐淤平,南马头改名南马庄。 南马村与华北油田南大站相领,南距辛惠公路,(辛中驿至惠...【详细】
刘保店村 130982107221 地名由来: 建村于明朝,由山东迁来一户姓刘的在赵王河(古河已淤平)北岸开一小店,后成村,起名刘保店。 刘保店村位于辛中驿镇西南7公里处。支部3人,党员58人,村民代表30人...【详细】
边渡口村 130982107211 地名由来: 建村于明朝末年,从山西运城搬来几户姓边的在赵王河沿岸居住,并设一渡口,故村名为边渡口。 边渡口村辛中驿镇西南5.5公里处。辛惠公路(辛中驿至惠伯口公路,县级...【详细】
边关村 130982107220 地名由来: 建村于周朝,因地属周朝边界,故起名边关村。 边关村位于辛中驿镇西8公里处。任丘市与高阳县交界处,全村3160人,8229亩耕地是辛中驿镇人口大村之一。土地肥沃,地下...【详细】
郭家口村 130982107210 地名由来: 建村于明朝,从山西迁来三户姓郭的,在赵王河沿岸落户,并设一渡口,遂起名郭家口。 郭家口村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辛中驿镇西南6.5公里处,东1.5公里与河间市太平...【详细】
张施村 130982107219 地名由来: 建村于唐朝,当时此处住着一位姓张的富翁,经常施舍粥饭,古人称张为张舍老人,故名张施,即以为名。 2021年10月,张施村入选2021年河北省省级森林乡村名单。 2011年1...【详细】
惠伯口村 130982107209 地名由来: 建村于明初,因位于赵王河(古河道清朝淤平)西岸,故为西排村,日久叫成喜伯,此村设渡口,船只多聚于此,遂起名汇伯口。后演变为惠伯口。 惠伯口村位于辛中驿镇...【详细】
西王团村 130982107218 地名由来: 建村于清光绪年间,由山东迁起几户姓王的建村,后遭灾荒有的户外逃,几年后又回故地居住,遂起村名为王团,取团圆之意。后分东西两衬,称为东王团村、西王团村。...【详细】
刘家庄村 130982107208 地名由来: 明朝永乐初年,由山西洪洞市迁来一家刘氏建村,称刘家庄。 刘家庄村位于辛中驿镇正东偏北2.5公里处,北距任丘市区10公里,西距106国道2.7公里,京九铁路在村西自东北向...【详细】
东王团村 130982107217 地名由来: 建村于清光绪年间,由山东迁起几户姓王的建村,后遭灾荒有的户外逃,几年后又回故地居住,遂起村名为王团,取团圆之意。后分东西两衬,称为东王团村、西王团村。...【详细】
陶家庄村 130982107207 地名由来: 建村于战国时期,由陶氏首居,以姓氏取名为陶家庄。 陶家庄村是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辛中驿镇下辖村,现有人口1776人,耕地2248亩。支部5人,党员51人,村民代表27人。...【详细】
北马村 130982107216 地名由来: 建村于明朝,闪该村位于赵王河沿岸,对岸有南马村,故此村名为北马村。 辛中驿镇北马村位于辛中驿镇西北2.5公里处北与石门桥镇汜水村交界。现有人口465人,耕地630亩...【详细】
北辛中驿村 130982107206 地名由来: 该村建于元朝初期,原为新设的驿站,且又在河间,任丘之间,故名新中驿,后演化为辛中驿。 北辛中驿村,位于任丘河间之间,106国道、京九铁路从村东经过,村内主要...【详细】
南张庄村 130982107225 地名由来: 该村建于明朝永乐初年,由山西洪洞市迁来张姓定居,故名张家庄。1981年12月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南张庄。 南张庄村位于辛中驿镇东北1.7公里处,京九铁路在村南由东北向西...【详细】
铁匠庄村 130982107215 地名由来: 明朝有两户铁匠从山东济南迁来此地居住,以打铁为业,后成村,遂起名铁匠庄。 铁匠庄村位于辛中驿镇西偏北4公里处。东距胜利路(津保路至辛惠路)1.5公里,西距青惠...【详细】
南辛中驿村 130982107205 地名由来: 该村建于元朝初期,原为新设的驿站,且又在河间,任丘之间,故名新中驿,后演化为辛中驿。 南辛中驿村,距任丘市15公里,是任丘市南大门,106国道、京九铁路在村东南...【详细】
谢家庄村 130982107224 地名由来: 宋朝建村,因谢姓人多势大,故名为谢家庄。 谢家庄村位于辛中驿镇,镇西南9公里处。西与高阳县交界,西南与肃宁县交界。人口325人,耕地995亩,人均收入7120元。支部...【详细】
西陈庄村 130982107214 地名由来: 明初由山西洪洞市迁来三户姓陈的在此居住,取名陈家庄。于1981年12月地名普杏时更名为西陈庄。 西陈庄村位于辛中驿镇西偏北3.5公里处。现有耕地870亩,598口人,人均收...【详细】
后台基寺村 130982107204 地名由来: 建村于南朝初年,南朝李后主之公主修建一台基大寺后,居民日增,因村址处台基大寺之后,以寺名定名为后台基寺。 后台基村位于辛中驿镇镇西南1.5公里处。东临京九铁...【详细】
前台基寺村 130982107203 地名由来: 元朝时,该村在台基大寺以东,村名小东村。明朝末年,因大雨成灾,小东村被大水冲淹,村民迁居到台基大寺前建村,故改名为前台基寺。 2022年10月,河北省法治宣传教...【详细】
李家边村 130982107202 地名由来: 明朝永乐初年,由山西洪洞市迁来李氏定居,因地外河间、保定两府,河间、任丘,高阳三市边界,故定村名为李家边村。 李家边村位于辛中驿镇西南2.5公里处。南与河间...【详细】
陈家边村 130982107201 地名由来: 建村于北宋。因地处夏河河湾,居民以魏氏最多,故名魏家湾。元朝因瘟疫,居民多亡,仅剩赵氏一家,故改名为赵家湾。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市迁来陈氏定居,因地...【详细】

CopyRight 2022-2024 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