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
行政地名: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 | 行政隶属:三明 | 行政代码:350429 |
长途区号:0598 | 邮编代码:354400 | 车牌号头:闽G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数量:约13万人 | 人口密度:84人/km² |
辖区面积:1540平方公里 |
地名 | 人口数量 | 辖区面积 | 行政代码 | 下属单位 |
杉城镇 | 约3.5万人 | 约228平方公里 | 350429100 |
|
朱口镇 | 114.2平方公里 | 350429101 |
| |
下渠镇 | 约1.2万人 | 约129.7平方公里 | 350429103 |
|
新桥乡 | 约8000人 | 约105.5平方公里 | 350429200 |
|
上青乡 | 约1万人 | 约90.8平方公里 | 350429201 |
|
大田乡 | 约7000人 | 约140平方公里 | 350429202 |
|
梅口乡 | 约3200人 | 约176平方公里 | 350429203 |
|
开善乡 | 约8000人 | 约137平方公里 | 350429205 |
|
大龙乡 | 约1.15万人 | 310平方公里 | 350429208 |
|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北纬26°33′-27°07′,东经116°53′-117°24′。总面积1533.8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12.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0万人。通行闽赣方言邵武话。
县人民政府驻杉城镇,全县辖2个镇、7个乡:杉城镇、朱口镇、新桥乡、上青乡、大田乡、梅口乡、下渠乡、开善乡、大龙乡。
泰宁县位于闽西北武夷山脉南麓,居两省三地市交界处,县域面积1540平方公里,辖3镇7乡11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3%。
泰宁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气候。夏季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盛行东南风,冬季受西北冷空气侵袭,又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季无酷热。冬季无严寒。四季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i7℃。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30~175天,年平均降雨量1775毫米,年降雨总量为27.06亿立方米。一年中三至六月为雨季。五、六两个月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相对湿度为84%;平均日照时数为1738.7小时。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使风景区可游时间长达300天以上。
五代时闽王派尚书左仆射邹勇夫镇守归化镇时,人口仅百户。邹勇夫率部广纳流众,开荒垦织,保境息民,人口随经济发展迅速增长。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泰宁始建归化县。到北宋元佑元年改归化为“泰宁”县名,延用至今。其间人口达3万户149700人,为泰宁人口最多的时期。元代人口锐减为40329人,明永乐十年人口仅27149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后,随着社会稳定,至1829年全县人口回升至88041人;民国21年(1923年)又降至67048人;至民国38年(1940年)人口仅为47260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迅速发展。1953年达50261人·58年达56471人。70年代后期实施计划生育。87年人口达114315人。2003年达12.6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8万。
泰宁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福建省重点林区。有耕地16.8万亩,人均1.36亩;林地185.78万亩,人均15.1亩;水域8.52万亩。是一个”八山一分半田半分水“的自然经济结构县。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烟草生产为辅,多种经济作物全面发展。全县森林蓄积量638.2万立方米,年总生产量40万立方米;毛竹产竹量为1816万根,森林覆盖率为75.9%。全县年产木材12.5万立方米,毛竹50 万根。各类水果12万吨。
1、矿产资源
泰宁有多种矿产资源,本县地质富畲伟晶岩矿。有白云母、钾长石、石英、高岭土、玛瑙、沸石、铌、钽等20多种矿物。煤、黄铁、硫铁等矿可供小型开采。金溪两岸砂金分布较为广泛,早在唐宋时期,本县垒际已设金场开采砂金。民国以
来,不少江西人在金溪支流的城关北溪一带淘金。上世纪九十年代。何宝山金矿点已正式开采。该县高蛉土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
2、水力资源
泰宁县境大山环绕,山峦起伏,雨量充沛,溪流纵横,落差较大,溪谷盆地成串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国家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全县有大河流73条,水利资源蕴藏量17.5万千瓦。除了国家已建成的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池塘水电站磊墓机容量3万千瓦的良浅水电厂外。还有县、乡、村集资建成的68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年发电量8.5亿千瓦时。至上世纪末。全县还有16条小支流,装机容量达5万千瓦时的水力资源有待开发。2000年开始出现了个人集资建小水电站的热潮。小水电站象雨后春笋出现在各小支流上。2004年初。全县小水电站已达100余座。县境内的大小河流像镶嵌上一串串明珠。
3、渔业资源
寨宁是全省重点淡水渔业生产基地县。水域面积85200亩,其中可用于养鱼面积42617.26亩,人均0.41亩。全县鱼塘1491口。池塘面积1842·9亩·其中可养鱼面积1806亩;有大中小水库32座,总库容量57028亩,可养鱼40859亩; 特别是金湖水面宽阔,阳光充足,水库四月植被良好,上游有泰宁、建宁二县居民生活用水注入,土质较肥沃,为养鱼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此外,全县稻田可供养鱼面积达102117亩,是发展淡水养鱼的又一支生力军,形成了水库、池塘、稻田三个淡水养鱼的层面,全县人均淡水养殖面积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年产水产品1995年为5038吨,草鱼、鲢鱼、鲤鱼是当地传统养殖的鱼种。解放后,水产部门曾先后引进了不少优良鱼种。其中。广东鱼、荷包鲤、丰鲤、夏花鱼等邑_在泰宁定居繁衍后代,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在金湖移殖的太湖银鱼获得成功,成为我国山谷型水库首创,填补了福建空白,也结束了福建淡水水域无银鱼的历史。
4、动植物资源
①动物资源
泰宁山多林密,适宜各种野兽栖息和繁衍。常见的兽类有刺猬、麝、梅花鹿、黑麂、山羊、短尾猴等37种,目前因森林砍伐过量和乱猎乱捕,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有的珍贵动物越来越少,如:虎、豹、鹿等。泰宁常见的鸟类有4科36种,主要有野鸭、雁、鹅、鹰、斑鸠、麻雀、燕雀等; 爬行类动物有龟、鳖、鼋、壁虎、水蛇、眼镜蛇、五步蛇等17种;鱼类常见的有15 科51种,主要有青鱼、草鱼、金鱼、胡子鲶、黄鳝、泥鳅等。泰宁生态条件复杂,各种益虫、害虫众多。主要的害虫天敌有姬蜂、茧蜂、盲蜻、狼蛛、单蛛等十二科七十多种,害虫主要有跳蚤\松毛虫、苍蝇、蚊子、飞虱、茶毛虫等二十科一百余种。
②植物资源
泰宁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植被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泰宁境内植被划分为两区:梅口、下渠、大布、龙安、杉城和大田的大部分属于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阔叶林区,有成片马尾松,以甜槠、闽粤栲为主,其余乡镇属闽赣山地丘陵常绿槠类、半常绿娄阔叶林区,以苦槠、青冈栎为主,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林为主。
植被可以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经济林、荒山草坡、人口培育植被等类型。主要植物为天然林木,有杉木、柳杉、水杉、马尾松、黄山松等75种;人工栽培林木有马尾松、杉木、黄杉松、雪松等29
种;。竹类有毛竹、黄竹、苦竹、淡竹斑竹等13种;花卉有牡丹、月季、山茶花、大丽花、荣莉等81种。野生牧草有小康草、五节芒、白茅等22属50余种;食用菌有野生红菇、梨菇、茶心菇等15种以及人工培育白木耳、黑木耳、平菇、凤尾菇等十种。泰宁也是中草药的重要生产基地。全县有野生药用植物167科,700余种。主要是黄连,吴茱萸、雷公藤、枸杞、茯苓、长叶榧、园叶泽泻、南沙参、半边莲、七叶一枝花、鱼腥草、威灵仙、夜交藤、夏枯草、益母草、金樱子、山药、山木香等。近年来,人工栽培中草药的基地基本形成,西洋参、黄连、生地、雷公藤、枸杞、茯苓等17种药材已成片种植,面积达数百亩,梅口的雷公藤生产基地闻名全省。
(5)旅游资源
泰宁旅游资源丰富。根据全国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划分标准,泰宁旅游资源可分为地文、水域风光、生物、古迹与建筑、消闲健身、购物六大类、44种,占总类型的63.8%,其中尤以”碧水青山映红崖“的自然水域风光闻名于世。
泰宁旅游资源品位较高。目前已开发开放金湖、上清溪、猫儿、状元岩、泰宁古城和九龙潭等游览区,初步建立了以”水上丹霞“景观为基础,融古建岩寺民俗、戏曲等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景观体系。形成了以观光产品为主
体的三日游格局。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具有很高的观赏、游憩和科考价值。
泰宁历史悠久,人文发达,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58年建县,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曾有”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之盛况,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朱熹、李纲、杨时等历史名人曾在此读书讲学。正因为这里一度文声鹊起,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将曲阜孔子阙里府号”泰宁“赐作县名。
泰宁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红军作战。境内现保存有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大洋嶂阻击战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泰宁是山区农业县,拥有耕地16.8万亩,水域面积8.5万亩,人均淡水养殖面积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是国家与省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种子工程示范县、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省重点淡水鱼生产基地县;有林地185.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63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7%,是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国家南方林业生产重点县、南方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有丰富的水力电力资源,现已开发装机容量18万千瓦,年发电量8.5亿千瓦时,是全国第二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
泰宁还是新兴旅游区,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是旅游资源,突出表现为:一是奇特性。泰宁世界地质公园面积492平方公里,自然景观奇特,以水上丹霞、峡谷群落、洞穴奇观、原始生态为主要特点。境内有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与浩瀚湖水完美结合的百里金湖,有”天为山欺、水求石放“的上清溪峡谷曲流,还有状元名士深山苦读的丹霞岩穴、”闽中雄峤“的福建境内第二高峰金铙山以及被誉为”峡谷大观园“的金龙谷等精品景观。二是多样性。已开发金湖、上清溪、状元岩、猫儿山、九龙潭、金龙谷、泰宁古城七大景区,各种类型的旅游景观几乎都有,既有丹崖、深谷、奇石等地景,又有碧湖、幽溪、飞瀑等水景,还有珍禽异草等生态景观以及古城风貌、苏区风采等人文景致,如此众多不同类型的旅游景观集于一县之域为全国少有。三是休闲性。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负离子含量高,为天然氧吧,游客无论是金湖坐游船、上清溪漂流、九龙潭泛舟还是金龙谷、地质博物苑休闲游,甚至在登顶状元岩、猫儿山时,都能感受到舒适闲逸,不觉劳累。泰宁是真正让心放松、让心安慰的一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四是文化性。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明代民居尚书第建筑群,”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悬空古刹甘露岩寺,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的梅林戏,以及原始粗犷的傩舞、灵趣盎然的桥灯等民俗风情等,昭示了灿烂醇厚的历史文化。境内还有中国东南沿海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海拔最高、年代最久远、景观最丰富、生态最完好的丹霞地貌群落,蕴藏着丰富神奇的丹霞地质文化,是一本解读地球、诠释自然的地质教科书。立足于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泰宁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创特色、争一流,把旅游作为县域经济的龙头、支柱产业来抓,旅游业从无到有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泰宁已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国家自然保护区等8块国家级”金牌“,特别是在200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泰宁荣膺世界地质公园这一世界级品牌,成为福建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和继武夷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级旅游区。同时,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泰宁县委、县府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团结依靠全县人民乘势而上,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显着成效。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旅游兴县战略深入人心,大金湖继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近年来先后获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国家级品牌。2005年成为世界地质公园,获得中国十佳魅力名镇。尚书第、世德堂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6.4%提高到33.6%。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成果。形成了烟叶、笋竹、锥粟、雷公藤、乌凤鸡等特色产业。荣获”中国锥粟之乡“、”中国竹笋之乡“的称号,培植发展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农民走出了单一的耕田务农的境界。
工业经济支撑农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水电、林产等经济产业稳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998年的21家发展到现在的36家。工业经济效益指数历年居全市前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非公有企业、税收贡献、就业安置分别增长了21%、22%、36%。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泰宁县实施了城乡电网改造、饮用水改造,修建了县城沿河防洪堤。更新了邮电通讯设备,现有1.4万门程控电话,可直拨全国各地和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移动通讯、磁卡电话、用户传真门类齐全,邮政服务种类齐全,可办理国际邮政业务。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近五年共投入县城建设资金4.76亿元,拆迁旧城18.1万平方米,新建各类建筑4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7万平方米。兴建了状元街、松光花园、农贸市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是状元街的建成。创全省小城镇优秀试点建设工程,被誉为”八闽第一街“。2004以来年建成”渥丹公园“、状元文化公园、明霞园等,成为县城人民休闲的最好去处,提升了城市的品位。由于旅游城建设初具规模,泰宁的形象进一步提升。
社会文明迈出新步伐。 全县人民广泛深入宣传、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城乡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县城“。各项事业发展迅猛。硕果累累,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计生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先进县“。该县坚持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相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整治斗争不断深入,社会安全稳定,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