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

行政地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 行政隶属:厦门 行政代码:350212
长途区号:0592 邮编代码:361100 车牌号头:闽D
行政级别:市辖区 人口数量:约33万人 人口密度:502人/km²
辖区面积:658平方公里
地名 人口数量 辖区面积 行政代码 下属单位
大同街道 约6.04万人 19.51平方公里 350212001
汀溪镇 约1.9万人 约156平方公里 350212109
洪塘镇 约3.08万人 约37.06平方公里 350212107
莲花镇 约3.4万人 约196.4平方公里 350212105
西柯街道 约3.4万人 约39.69平方公里 350212007
美林街道 350212006
新美街道 350212005
新民街道 51.2平方公里 350212004
祥和街道 350212003
祥平街道 约4.2万人 29平方公里 350212002
五显镇 约3.14万人 约73.8平方公里 350212110
    同安别称“银城”,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县,不久废。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复置。1997年5月撤县设区。2003年9月,厦门市区划调整,原同安区一分为二,拆为同安区和翔安区。民国三年(1914年)以前,其辖域包括现在的厦门市、金门县及龙海市东北部。后几经变动,至2007年底,下辖新民、五显、洪塘、汀溪、莲花、西柯等6个镇,大同、祥平等2个街道办事处以及竹坝开发区、凤南农场、白沙仑农场和81个行政村、42个社区居委会。81个行政村、42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40多万,其中外来人口10万人,土地总面积657.59平方公里。同安地处闽南“金三角”的中心,是厦、漳、泉交通要冲,南去厦门36公里,东北去泉州64公里,西南到漳州68公里。它背山面海,海岸线长86公里。内陆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南安、安溪、长泰为邻。东南隔海与金门、台湾相望,角屿离金门只有2.26公里,是统一祖国的重要窗口。行政中心是大同镇,是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同安,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被称为“文明之邦”、“海滨邹鲁”之地。夏商周时属扬州,春秋战国为越地,秦为闽中郡,汉称东安县,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县,始称同安。至今1700多年历史。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建城,东西长,西北狭,形似银锭,故称银城。历史上同安曾辖金门、厦门两岛及集美、杏林、海沧和龙海市的部分地区,并曾设巡检司于澎湖,兼领台湾。1949年9月19日同安解放,1973年归厦门所辖,1996年11月20日撤县设区,今为厦门市辖区中最大的行政区。
    地理环境。同安区是厦门市最大的行政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位居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中心地带,北与安溪、南安交界,西接长泰,东连翔安区,南面隔同安湾与湖里区相望,西南与集美区毗邻,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岛,其中山地面积422平方公里,耕地10.63万亩,浅海滩涂12万亩,海岸线迂回曲折,长达11公里。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常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晴雨多变,秋凉气爽宜人。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144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031小时。
    自然资源。主要的物产资源有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尤以石斑鱼、对虾、紫菜、海带、龙眼、荔枝闻名海内外;矿产资源有高岭土、温泉、矿泉水、花岗岩等,其中花岗岩花纹斑美,储量上亿立方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千年古刹梵天寺、梅山寺、北辰山十二龙潭瀑布、孔庙建筑群、同安影视城等风景名胜,还有汀溪窑址、婆罗门佛塔、苏颂故居“芦山堂”等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莲花国家森林公园、凯歌高尔夫球场、翠丰温泉酒店、盛之乡温泉度假村、竹坝南洋度假区等旅游休闲康乐场所,已成为厦门市旅游资源副区。
    人文底蕴。同安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科技巨匠苏颂、民间医圣吴夲(Tao)、理学名宦林希元、一代直臣洪朝选、民族英雄陈化成、语言大师卢戆章、旷世奇才辜鸿铭、华侨旗帜陈嘉庚、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化学家蔡启瑞、乒乓球世界冠军郭跃华、原交通部部长彭德清等尤为突出,素有“海滨邹鲁之地、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同安还是着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与金门、台湾有着紧密的血缘、地缘、史缘、神缘联系。目前,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外籍华人及港、澳、台同胞有300多万人,分布在43个国家和地区。已召开的六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进一步加深了世界同安儿女与家乡的联系。
    基础设施。国道324线、省道205线、福厦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20公里长、60米宽的同集城市快速道以及集美大桥、杏林公铁大桥、城市快速道、海翔大道的开发建设把同安和厦门半岛彻底连为一体。区内有22万伏、11万伏及3.5万伏变电站五座,城区有日供水4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水电已能满足生活及各种开发建设的需要;拥有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光电通信、数字微波等通迅手段,全区实现城乡电话程控化,电话机数保持全省前列,移动电话基本普及。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城区建设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容和环境卫生更加美化净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CopyRight 2022-2024 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