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银坑镇
行政地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银坑镇 | 行政隶属:于都县 | 行政代码:360731106 |
长途区号:0797 | 邮编代码:341000 | 车牌号头:赣B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7.71万人 | 人口密度:403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191.17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银坑,相传从前在柳木坑炼过银子,闻名四方。后在附近建圩,称银坑圩。此地偏僻,后迁老街。又因涨水受淹,将圩迁至现地,沿用其名。
2017年4月,银坑镇被授予“第九届赣州市文明村镇”称号。
2016年8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银坑镇第九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银坑镇位于于都县北部319国道和224省道(于银线)交汇处,距于都、兴国、宁都县城均40余公里,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银、铁、铅、锌、锰、煤等。镇域国土面积170.88平方公里,下辖25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3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028人,其中农业人口62501,圩镇人口16000人,耕地面积29076亩,水面养殖面积2980亩,山地面积171366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094元。下属党支部33个,现有党员1347名,现有村干部116名。镇域企业:松山煤矿、江西润鹏矿业公司、银金石灰厂,新光辉矿业公司(银矿)、大型红砖厂10家。农民工返乡办企业200余人,开办服装、毛织企业60余家,大众、西鸿电子厂分厂各1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对接长珠闽,呼应大赣州,进行新长征,建设强于都”发展战略,按照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和谐于都”的目标要求,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和群众,求真务实,团结奋进,较好地保持了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实现财政总收入1148.2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工农业总产值38152万元,比上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094元,比上年增长7%,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今后五年,是我镇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镇上下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五镇”同创的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工业强镇”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生态重镇”建设,加快提升人文城镇的良好形象;围绕“民生兴镇”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步伐;围绕“商贸旺镇”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围绕“和谐稳镇”建设,加快构建“平安银坑”创建步伐。通过党委和政府的自身建设,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送政府、送温暖、送服务”活动,着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全镇人民群众切实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实现我镇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历史沿革:
清代,于都县设4乡10里,银坑地区属智义乡长兴里、黄金乡安富里、长乐里。
银坑北部属兴国县衣锦乡卜本里。
民国初年,隶属关系沿袭清制。
民国18年(1929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县组织法》,全县设4乡17区。
银坑地区属北乡乐区.‘苏区时期,1932年1月20日,红三军团攻克上宝土围,在于北区设立胜利县,下辖11区。
银坑地区设有河田区、平安区。
1933年夏。
撤销河田区,增设银坑区。
南部地区属胜利县三贯区。
1934年12月。
红军撤离,银坑地区属于都县。
1949年8月14日(农历七月二十日),银坑地区解放。
全县划为六区,第五区驻银坑圩,统银坑乡、富强乡(今马安乡、桥头乡)。
1972年10月划出马安、桥头人民公社,设立马安、桥头乡。
1988年4月,银坑乡改为银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