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
行政地名: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 | 行政隶属:修文县 | 行政代码:520123204 |
长途区号:0851 | 邮编代码:550200 | 车牌号头:贵A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1.39万人 | 人口密度:279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49.9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因乡人民政府驻地附近有一块极大的石板,故得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大石布依族乡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大石布依族乡位于修文县西北,距县城四十公里。东与息烽县石硐乡接壤,南与六广河毗邻,西与黔西县隔六广河相望,北与六桶乡连接,山多地少,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总面积49.9平方公里,辖15个村,78个村民组。主要居住有汉、布、苗、彝等民族,总户数3658户,人口13858人,其中少数民族3560人,占人口总数的25.69%(按民族分类:布依族2146人,苗族400人,彝族350人,蒙古族4人,回族1人,白族6人,土家族2人,水族1人。)。是修文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贵州省100个一类重点贫困乡之一。境内煤、硫铁矿、大理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的储量在1000万砘以上,硫铁矿储量在500万砘以上,大理石储量在100万吨以上。
全乡海拔高度在760至1350米之间,呈梯形分布,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供开发的有高枧石林,回水石林,以及大屯民族风情村寨等。其中,高枧石林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它以保存完好的植被著称,自然风光特色鲜明,景点内奇峰异石星落棋布,素有“拟态动物园”之称。回水石林位于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的回水村,素有“贵州绿色研石林”之称,石林内石峰、石笋林立,气势雄伟,如大将点兵之势,其占地面积较大,开发前景较好。大屯民族风情村寨位于风光优美的六广河畔,其四面为悬崖峭壁所环抱,布依风情浓郁,犹如世外桃园一般。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属牂牁。
唐、宋属功州地。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属四川行省六广等处蛮夷长管司。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属湖广行省六广等处蛮夷长。
明洪武五年(1372年),裁六广等处夷蛮长官司,乡境为水西管辖的于的则溪底飞(六户)地,由贵州宣慰使霭翠亲领。
明崇祯三年(1630年),属敷勇卫濯灵守御千户所。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敷勇卫置修文县,乡境属信顺里三甲。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
民国四年(1915年),分属修文县中北一区四、五、六保。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北一区更名第六区,分属第六区高枧、老鸹、岩脚3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分属第五区的仁义联保和德政联呆。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推行新县制,撤区和联保改置乡镇,乡境属德政乡。
解放后,乡境属六广区德政乡。
1952年4月,从德政乡析出红岩、大寨、大石、大地、天桥、回水、沙坝等建立红岩乡,属六广区。
1953年2月,为缩小乡的规模,从红岩乡析出回水、天桥、沙坝、岩弯一片建立德新乡(回水),乡政府驻地下寨;同年5月,由德政乡析出高枧、水井弯、丁家湾和六广乡析出的朱家坝一片建立高枧乡,属六广区。
1956年8月,撤销德新乡(回水)。
分别并入德政、红岩2乡。
岩弯一片归德政乡,其余的全部划归红岩乡。
1958年9月,区、乡改公社。
六广区分为红旗(六广)和红星(六桶)2公社,乡境属分属红旗公社的红岩和德政2管理区。
1959年5月,扩大公社规模,缩小管区,红岩管区析为红岩、回水2管理区,德政管区析出部分地建高枧管理区。
1961年6月,恢复区的建制,管区改公社,六广公社改六广区,原高枧、德政、红岩、回水4管区改置为德政、大石2公社。
1984年5月,大石乡改大石布依族民族乡。
1991年11月,撤区并乡,大石、回水2乡合并为新大石布依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