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
行政地名: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 | 行政隶属:黔东南州 | 行政代码:522636 |
长途区号:0855 | 邮编代码:557500 | 车牌号头:贵H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数量:约16万人 | 人口密度:171人/km² |
辖区面积:938平方公里 |
地名 | 人口数量 | 辖区面积 | 行政代码 | 下属单位 |
金泉街道 | 522636001 |
| ||
龙泉镇 | 约3.19万人 | 119平方公里 | 522636100 |
|
兴仁镇 | 约3.16万人 | 189.3平方公里 | 522636101 |
|
排调镇 | 约2.43万人 | .1平方公里 | 522636102 |
|
扬武镇 | 约2.09万人 | 113平方公里 | 522636103 |
|
雅灰乡 | 87平方公里 | 522636202 |
| |
南皋乡 | 522636203 |
|
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 ,东与雷山县接壤,南靠三都水族自治县,西与都匀市、麻江县交界,北抵凯里市。县城距黔桂铁路都匀站50公里,距湘黔铁路凯里站70公里,距西南出海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54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10公里。
全县辖3镇4乡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15.4万人,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汉、水、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85.57%。县国土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全县海拔一般在 600~1200 米之间,最低 370 米,最高 1701 米。县境内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年均气温 12.6~17.2 ℃。
人口行政
1992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泉、排调、兴仁3个区;将龙泉、金钟、合心3乡(镇)并建龙泉镇,排调、孔庆、加配、羊巫、方胜、党早6乡(镇)并建排调镇,兴仁、烧茶、岩英、新华4乡(镇)并建兴仁镇,扬武、复兴2乡并建扬武乡,长青、龙塘2乡并建长青乡,雅灰、排路2乡并建雅灰乡,南皋、大兴2乡并建南皋乡。
以2006年12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全县总人口为16.01万人,在总人口中,0-18周岁人口43043人、18-35周岁人口50974人、35-60周岁人口49054人、60周岁以上人口1706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6.87%、31.83%、30.62%、10.65%。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汉、水、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85.57%。
自然资源
丹寨县属黔东南州西部矿产资源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气候,赋予了丹寨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被省地矿厅列为“矿产资源有开发前景的县”,现已探明锌、铅、锑、金、硅、煤、铁、磷、镁、钙、铜等 10多种品种齐全、量大质优、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水能蕴藏量为1.46万千瓦,县境多奇峰异山,气候温和,自然环境良好,山林资源丰富,森林木本植物有栲、松、杉、油桐、山苍子等519种,森林覆盖率达57.33%,有韭菜根、酸辣椒、薇菜、生姜、木姜油和果品等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绿色产品,以富含硒锌为主要资源依托的农业综合开发前景看好,硒精米、硒茶、硒南瓜汁、硒水以及畜牧水产品等项目开发已初具规模。
一、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723.3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6%。1990年,耕地面积105317亩,园林用地71万亩。
二、水资源
根据凯里水文中心站编绘的等值线,县境内每年平均陆面蒸发500-630毫米(丹寨气象局为605毫米),水面蒸发920-960毫米(丹寨气象局为953毫米),计算出县境多年平均径流深885毫米,相应的处径流量为7.937亿立方米(含地下水年总量1.8亿立方米)。由于境内径流主要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所以各地径流差异较大。县境东部边界多年平均径流深达950毫米,而西部边界仅为650毫米。境内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或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条,水能理论蕴藏量51689.12千瓦,可能开发量14610千瓦。
三、生物资源
1、野生植物
根据林种调查、牧草资源调查和药源普查材料,县境内已定名木本植物91科230属519种,草(藤)本植物43科230种。根据用途,可分为5类。一是以马尾松、杉、阔叶树为主的用材、防护、薪炭林类;二是以木姜子、油桐、油茶、乌桕、五倍子、构树、棕树(罗榈)、竹为主的工业原料类;三是友板栗、杨梅、拐枣、猕猴桃、香菇、木耳、野茶、蕨菜、竹笋、山楂、刺梨为主的食用类;四是以川桂、杜仲、茯苓、桔梗、何首乌、白芨、金银花、天冬、麦冬、黄柏、山药、半夏、泡参、七叶一枝花、钩藤、厚朴、前胡、续断、草乌、龙胆草、一枝箭、白藤、一朵云、岩马桑、三颗针、十大劳动、黄精等为主的药用类,共达430种之多。五是以硬秆草、假俭草、扭黄茅、白茅、野青茅、野鸭草、五节芒、铁扫帚、野菊、蕨类、火棘等为主的饲草、饲料类。
2、珍稀植物
县境古老濒危珍稀植物种类较多,已知的有24种,其中列为贵州省第一批国家保护树种14种,占全省42种的33%。主要有银杏、秃杉、黄枝油杉、柔毛油杉、穗花杉、翠柏、福建柏、银鹊树、杜仲、白栎树、香果树、白辛树、闽树、楠木、十齿花、马尾树、檫木、小叶红豆杉、金钱械、青钱柳、野黑豆、野菜豆、野饭豆、野红皮豆等。
3、野生动物
现在野生兽类动物,主要有野猪、山羊、岩豹、猴、黄鼠狼、穿山甲、麝羊、箭猪、野猪、豹猫、野兔、白面獐、鼠、松鼠、飞鼠、竹鼠、狐狸、水獭、蝙蝠、旱獭等。
鸟类主要有燕、野鸭、布谷鸟、鹰、猫头鹰、猴面鹰、乌鸦、野鸡、锦鸡、竹鸡、韩鸡、鹌鹑、画眉、麻雀、喜鹊、啄木鸟、白鹤等。
县境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鳙鱼、马口鱼、红袍、白甲鱼、泉水鱼、铜鱼、麦穗鱼、乌鳢、角鱼、花鱼、蛇螈等7科26种。
节肢动物有虾、蟹,两栖动物有蟾蜍、岩蛙(石蚌)、大鲵等。
药用动物类有41科56种。
4、珍稀动物
境内濒危珍稀动物,有穿山甲、短尾猴、大鲵、锦鸡、韩鸡、竹鼠、猴面鹰、蛇螈等20种,均主要分布于本县东部山区。
四、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锌、铅、锑、金、硅、煤、铁、磷、镁、钙、铜等 10多种品种齐全、量大质优、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被省地矿厅列为“矿产资源有开发前景的县”。
旅游资源
丹寨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这里有颇具苗族特色的芒筒芦笙艺术;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越的生态环境 ,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1、自然景观。
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有天下奇泉打鼓井;有千姿百态的彩色金瓜洞;有城郊万亩相映成趣的红、白、紫三色杜鹃;有素有黔东第一瀑的排廷瀑布;绿色宝库猫鼻岭森林公园;还有温柔多情的河流河岔河……
2、人文景观。
有历史建筑万寿宫;有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省级文物白皮纸(国画纸)作坊—石桥;有中国鸟笼之乡―卡拉;有锦鸡文化之乡-麻鸟;有中国蜡染艺术之乡-排倒莫;中国芒筒芦笙之乡―排牙等
另外,丹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创造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苗族的古歌、“贾”、习俗仪式歌、情歌、神话等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浩如烟海;苗族和水族的蜡染,以古朴、奇特、粗犷、豪放的风格和浓烈的浪漫写意色彩闻名天下;流传民间的苗历,古老独特,多次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史专家的关注……
民族风情
丹寨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这里有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省级文物石桥白皮纸作坊;有颇具苗族特色的芒筒芦笙艺术;有天下奇泉打鼓井;有千姿百态的彩色金瓜洞;有城郊万亩相映成趣的红、白、紫三色杜鹃……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越的生态环境 ,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丹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创造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苗族的古歌、“贾”、习俗仪式歌、情歌、神话等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浩如烟海;苗族和水族的蜡染,以古朴、奇特、粗犷、豪放的风格和浓烈的浪漫写意色彩闻名天下;流传民间的苗历,古老独特,多次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史专家的关注……
经济发展
近年来 ,丹寨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长工作联系点的机遇和优势,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发展经济,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使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初步形成了肉牛、茶叶、优质大米、中药材、脱水蔬菜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农业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按照非均衡发展战略,认真抓好“54321”工程向“5个5”工程的实施,即2005年到2010年,基础母牛存栏5万头向出栏5万头优质肉牛转变、优质米种植4万亩向5万亩转变、稻田养鱼3万亩向5万亩转变、茶叶种植2万亩向5万亩转变、烤烟种植1万亩向中药材种植5万亩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保护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丹寨“一纵一横两循环四连线”交通主骨架,打通北上和南下出口通道,搞好大流通,促进大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城镇和市政设施,改善环境条件,发挥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周边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2003年,全县GDP为2935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2999万元,财政收入20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0元。
踏着时代的鼓点 ,丹寨人正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工作要求,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生命激情为动力,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把丹寨建成一个富裕文明、山川秀美和特色浓郁的小康家园而努力奋斗。
地理交通
丹寨县地处东经107°44′-108°08′、北纬26°05′-26°26′之间,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县城距黔桂铁路都匀站50公里,距湘黔铁路凯里站70公里,距西南出海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54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10公里。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619公里,其中国道29公里,县道77公里,乡道96公里,村级公路417公里,5个乡镇通了柏油路,142个行政村已通公路,未通公路的19个村约155公里(全县最边远的村寨),行政村通车率为88%。
全县油路里程83公里。其中321国道线丹寨境29公里;台辰至下司线14公里(丹境段);县道丹寨至排调33公里;乡道大坪至长青5公里;乡村公路镶边91.7公里。
根据县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交通工作继续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且、保障畅通、保护环境、建设与管养并重”的方针,建立和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本着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增加总量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依托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过境丹寨并在该县设立互通立交和货运站的机遇,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努力提升县乡村公路技术等级。以“一纵一横两循环四连线”为交通建设的主骨架,打通北上、西进、南下、东出口通道,力争羊甲互通立交至凯里经济开发区一级公路、丹寨县至麻江下司二级公路和排调码头经雅灰送陇、叮咚至三都介赖、打鱼接互通立交二级公路得到立项,抓好丹寨扬武至雷山大塘、雅灰经夺鸟至雷山达地和南皋经竹留至雷山望丰等县际公路的改造和修建,搞好县内旅游路及乡村经济路建设,完善公路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和能力。到2010年,实现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机动车路,启动通村油路或水泥路面工程建设,村级公路逐渐开展客运,切实解决农民的出行难问题。
历史沿革
境地隋朝属牂牁郡,唐朝属黔中道应州地,宋朝为夔州路绍庆府所领56羁縻州南部东段地带,元代始有建置。
元至元年间,今县境为都云安抚司和定云府间地。至正十三年(1353年),境内始有建置,朝廷在坝干置夭坝长官司,管理今县境及巴榔、阳基等地苗疆土务。
明洪武七年(1374年),夭坝长官司归顺明廷。十三年(1380年),改为苗夷长官司。十八年(1385年),升为蒙囊直隶夭坝安抚司,仍管理原境土务。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隶都匀府,将巴榔等地划入都匀。雍正七年十二月(1730年1月),朝廷准建八寨厅,厅治在今老八寨。乾隆六年(1741年)纂成的《贵州通志》载其时厅辖境为:“东至黎平府古州杨条寨界一百一十里,西至都匀县太平汛界三十里,南至独山州三角(脚)屯界六十里,北至丹江通判黄土寨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都江通判底览寨界八十里,西南至都匀县普安司界五十五里,东北至丹江党浪寨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麻哈州隆里界一百里。”厅辖4个土司:夭坝司,驻夭坝,领今岩英、兴仁、咸宁(今属麻江县)、烧茶、龙泉、鸡贾(今属都匀市)、金钟、交梨(今属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计60寨;扬武司,驻朱砂厂,领今扬武、长青、龙塘、党早、复兴一带,计43寨;排调司,驻排调,领今排调、方胜、加配、羊巫、永乐(今属雷山县)、柳乌(今属雷山县)一带,计39寨;永安司,驻卓佐,领今新华、大兴、南皋一带,计51寨。此后厅辖地域有所变动,据乾隆十四年(1749年)贵州巡抚爱必达编纂的《黔南识略》载:“东至古州同知土地坳界一百三十里,南至独山州羊勇寨界二十五里,西至本府(都匀)苟柿寨界十二里,北至麻哈州铁当寨界九十里,东南至都江厅夺弄寨界六十里,西南至独山州的刁寨界三十五里,东北至丹江厅排富寨界八十里,西北至本府瓮崩寨界十二里。”厅治亦西迁约5公里设在龙井塘今县驻地。八寨厅建制一直沿至民国初年。
1949年12月4日丹寨县城解放。6日,建立丹寨县人民政府,隶于独山专区(1952年11月改称都匀专区)。同时建立城关办事处和扬武、兴仁区人民政府及龙泉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