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
行政地名: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 | 行政隶属:黔南州 | 行政代码:522727 |
长途区号:0854 | 邮编代码:558000 | 车牌号头:贵J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数量:约30万人 | 人口密度:107人/km² |
辖区面积:2816平方公里 |
地名 | 人口数量 | 辖区面积 | 行政代码 | 下属单位 |
金盆街道 | 522727001 |
| ||
掌布镇 | 约1.12万人 | 172.1平方公里 | 522727108 |
|
者密镇 | 约1.87万人 | .1平方公里 | 522727107 |
|
甲茶镇 | 522727106 |
| ||
塘边镇 | 约2.75万人 | .1平方公里 | 522727105 |
|
克度镇 | 约2.16万人 | .1平方公里 | 522727104 |
|
大塘镇 | 522727103 |
| ||
通州镇 | 约3.11万人 | .1平方公里 | 522727102 |
|
牙舟镇 | 约3.18万人 | 394.74平方公里 | 522727101 |
|
平舟镇 | 约2.81万人 | 347.4平方公里 | 522727100 |
|
卡蒲毛南族乡 | 522727201 |
|
平塘县位于贵州省南缘中部,东邻独山县,南与广西南丹县毗邻,西与惠水县、罗甸县相连,北与贵定县、都匀市接壤。海拔高程710米,距独山36公里,距都匀66公里,距罗甸122公里,距贵阳市193公里,距贵新高速公路35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平湖镇,所在经纬度为东经106°40′29″~107°26′19″,北纬25°29′55″~26°06′4l″之间。邮编:558300,区号:0851
历史沿革
今之平塘,唐代始有地方政府建置。由此上溯至春秋战国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只与一些地方政权或地方政府有相应的领属关系。
今日平塘县城——玉水金盆(杨炳海摄)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221年),诸候割据,今黔南地区曾先后有且兰、毋敛、牂牁、夜郎等酋长政权迭替,平塘随势而为其属地。
秦嬴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塘地区属象郡。
汉代,今贵州西南大部分地区为牂牁郡,领平夷、且兰、夜郎、谈稿、谈指、毋敛等十七县。平塘地区东部属毋敛县,西部属谈指县。直至南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其间虽朝代建置制度有所变化,但平塘地区东部属牂牁郡毋敛县,西部属谈指县的隶属情况一直沿用。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牂牁州。炀帝大业二年,恢复牂牁郡名,辖牂牁、宾化二县。平塘地区属宾化县。
唐代贞观元年(627年),将全国划为十道,辖州(郡)、县,州郡同级。州有经制州和羁縻州。贞观三年,黔南地区置南寿州。贞观四年,南寿州改为庄州,辖石牛、乐安、石城、新安、多乐、清兰、南阳、轻水八县。平塘地区东部属石牛县,西部属清兰县。庄州初为经制州,开元(731—740)中降为羁縻州。平塘地区始置南平州(即平州、平舟)和动州(即通州)两个羁縻州。
五代(907—960)晋高祖天福五年(940),都匀酋长尹怀昌率其十二部归顺楚王马希范。平塘地区为马希范辖地。
宋朝理宗绍定九年(1228),置庆远府,辖彭水、黔江二县及四十九个羁縻州。平塘地区置动(勋)州和南平州。
元(1206—1368年)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贵州分属四川、湖广、云南三个行省。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新添葛麻安抚司、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三个行政区在平塘皆有领地,辖治鞭及今通州、六洞、牙舟、新塘、大塘、克度、塘边等乡镇。
明(1368—1644年)初,撤销行省,置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司、提刑按察使司,另置宣慰使司,管理少数民族事务。贵州地区分属湖广、四川、云南三个布政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自此成为相当于省一级的政区。
洪武四年(1371年)置贵州卫,辖金筑、程番等十六长官司,其中大龙番、小龙番、方番、卢番、韦番、卧龙番、程番、罗番等八番长官司皆有领地在平塘地区。
成化十二年(1476年)七月,置程番府,辖十七长官司,今大塘辖地属程番府。弘治七年(1494年)五月,置都匀府军民指挥司,平舟六洞长官司隶属都匀府。
万历十四年(1586年)三月,置定番州,属贵阳府,大塘属定番州。天启四年(1624年)四月十一日,再划丹平、丹行二司增入都匀府。
清顺治十五年(1667年),清军进入贵州。康熙始,实行改土归流,平舟六洞长官司、丹行司、丹平司、六洞二司、牙舟汛、大塘理苗州等相继停袭、撤除、改置。
自民国初至民国二十四年,贵州为军阀所统治。民国元年,改都匀县为平舟弹压(平州改称平舟)。民国三年,撤平州弹压,改置平舟县;撤大塘州判,改置大塘县。
民国二十四年,中央军进驻贵州,改组省政府,国民政府派员接管贵州省政权。
民国三十年七月一日,撤平舟、大塘两县,改置平塘县,属二等县,县治设通州。八月十五日,县城改设原平舟县城。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平塘解放,成立平塘县人民政府。一九五一年八月,改称平塘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一九五一年改为平塘县人民委员会。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撤平塘县,以槽渡河为界,河以北并入罗甸,河以南并入独山县。一九六一年八月恢复平塘县建置。
一九九三年撤区并镇,全县置平湖、者密、四寨、摆茹、牙舟、通州、大塘、克度、塘边九个镇,卡蒲、苗二河、白龙、掌布、甘寨、谷硐、新塘、卡罗、鼠场、西凉十个乡。
行政区划
全县辖9个镇、10个乡、121个行政村、1831个村民组。9个镇是四寨镇、者密镇、平湖镇、摆茹镇、牙舟镇、通州镇、克度镇、塘边镇、大塘镇。10个乡是卡蒲乡、苗二河乡、白龙乡、甘寨乡、卡罗乡、谷硐乡、西凉乡、鼠场乡、耨塘乡、掌布乡。
面积人口
全县土地总面积2815平方公里,东西距离长76.3公里,南北相距67.7公里。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24个民族3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8%。
气候条件
平塘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C,无霜期312天,年平均降雨量1259毫米。这种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生长,该县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423.75万亩,人均占有土地14.21亩。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有可利用的土地253.35万亩,占总面积的59.8%。其中林地面积近70万亩,可开发荒山荒坡近100万亩,有效耕地面积55万亩。
水能资源
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境内有平舟河、槽渡河、霸王河及其支流共32条,河道总长466.3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7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达到26.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0.5万千瓦。县境内有地下河27条,主干流程共220.9公里。
生物矿产
县境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资源中有大鲵(娃娃鱼)等几十种珍稀动物和天麻等200多种珍贵的野生中药材。平塘地下矿产资源已查明的有煤、大理石、硅石、电石灰石、花石、紫砂陶土、高岭土等。其中花石原料储量约217万立方米。花石是一种铝硅酸盐粘土矿物组成的变质高岭石岩,具有独特的鲜艳色彩和纹里,呈花斑状构造。花石质地细腻平滑、凉润如玉,是一种优质的工艺美术石料。花石的色泽、外观及工艺性能可与我国着名的寿山石石(叶腊石)媲美。其石质细腻,天然图案千奇百怪,制成工艺品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还有牙舟陶,产品设计选择汉代工艺造型艺术图案、民间蜡染、刺绣、桃花图案等民族民间图案以浮雕加刻线的手法体现,夸张而不繁琐,极富装饰性,具有浓厚的出土文物神韵。牙舟陶还有很好的实用价值,贮存食物不易变质。伏天泡茶经久不馊。牙舟陶作为贵州传统陶器工艺的代表,多次参加国际性展览会,获得广泛好评,并获原轻工业部、外贸部颁发的优质产品奖。平塘县竹制工艺品厂开发的竹雕字画、竹雕扇、竹筒工艺品、竹制家具、竹片拼图等系列产品,外观精美、图案逼真极赋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其中:八仙过海、金陵十二钗、满江红等竹雕扇作品,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和消费者青睐,特别适合宾馆、办公室、家居装饰,是馈赠亲友的绝佳礼品。
旅游资源
平塘县风景区资源较为丰富,有峡谷类、奇峰异石类、溶洞类、气象类、摩崖石刻类和民族风情类,总体上分为4个景区,共130多个景点。4个景区景物景观各有特色:
掌布河峡谷风景区 掌布河峡谷幽深,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悬崖高耸,陡壁险峻, 原生植被郁郁葱葱,自风光十分秀美。现开发的景点包括了七步滩、石蛋滩、恐龙蛋石壁、熬硝洞、祥云洞、石观音、毛公像、救星石、石螃岩、长寿泉、枫香布依村寨等。是一个集神奇景观、优美生态、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景区有被游客称绝的奇石、奇洞、奇山、奇水、奇竹、奇树、奇鱼的“七奇”景观。位于峡谷景区中部的崖壁上,一巨石从悬崖上坠下座地,坠地后沿节理一分为二,右边巨石石壁中所含的古生物化石和生物碎屑天然凸现文字图案,其文字竟赫然显现出阳刻的“中国0” 五个大字,故民间称之为“救星石”,该景观是景区最具吸引力的景观。
龙塘风景区 位于县境内槽渡河中部,距平塘县城42公里,面积50.5平方公里,景物景观23个。包括龙塘湖、青龙洞、青龙峡、卧龙洞、松茶瀑布群、炼石峡、红岩河谷、摆浪河峡谷和黄土坝布依族民族村寨等,共有景物景观20个,面积为50.5平方公里。在龙塘塘湖左面有个溶洞,洞高30~80米,宽10~20米,洞长500米,水深7~15米。洞内的钟乳石造型别致,千姿百态,且有两个天窗。阳光从天窗射入水中,光班闪烁,魑魑幽深。透过开窗,可见山外青山,可闻啾啾鸟鸣。红岩河上游,当地人称为“小三峡”。峡谷长3.5公里,河道宽50~80米,水深8~12米,两岸奇峰突起,崖壁兀立,崖间古树横生,藤萝倒悬,水面平稳,微波潋滟。泛舟赏之,诗意萌生。百丈飞练,两条溪流从30米高的地方飞奔而下,形成宽4米宽的飞瀑,好似两条银色的飘带当空飞扬,显尽风流,最后泻落在山下的深潭里,溅起一片银色的水花,泛起涟漪,荡碎水底之天。龙塘景区集山、水、峡、洞于一身,融林、湖、瀑、石为一体,是人们休闲、度假、探险、猎奇的极好胜地。龙塘景区是以山、水、峡谷、洞、林、湖、瀑、石集于一身融为一体;西凉片区以滩多湍急的峡谷、保持完美的原始森林以及幽深神奇的溶洞为主题;甲茶片区则以瀑布、竹林和亚热带南国风光为主要特色。
平舟河景区 包括京舟、玉水金盆(县城)、六硐峡谷、打密河峡谷、甲青天生桥,共有景物景观25个,面积为58.5平方公里;以世外桃源般的村寨田园和河谷风光为主。平塘县城被碧绿如玉的河水三面环绕,站在城西莲花坡的聚胜塔下俯瞰县城,宛如盆景,玲珑俊秀,韵致天然,古有“玉水金盆泼客舱”的诗句赞美。故称“玉水金盆”,是国内并不多见的被山水围合的县城。京舟是典型的田园风光,游人无不被恬静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民族风情所折服;高大巍峨,挺拔俊秀,天象壮观的养鹤山,远近名扬,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苗二河河道宽阔,山清水秀,布依山寨依山而傍,错落有致,河岸山上桃林片片,春天桃花盛开,遍岭嫣红,灿烂悦目,夏季绿树蔽日,硕果压枝,河水清凉,空气清新,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甲茶风景区 位于平塘县摆茹镇甲茶村,距县城47公里,属平舟河下游,包括有甲茶瀑布、十里竹溪、阴阳洞、九曲十八湾和拉七峡谷等,共有景物景观12个,面积为34.5平方公里。平塘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182平方公里。面积45.1平方公里,景物景观20个。由于甲茶景区海拔只有402米,低纬度的温湿气候形成了此处独有的亚热带风光。甲茶景区融山、水、瀑、洞、竹、石为一体,汇俊、秀、奇、幽、美于一身,有各自鲜明的特点。甲茶瀑布宽40米,高37米,轻盈秀丽。瀑布因陡斜岩层凹凸不平,水流跌宕向下交叉流淌,恰似在岩壁上铺了一幅整洁平滑、晶莹多芒的巨大白绸,又像几匹永不断头的银色长绢从织布机上梭下,坠入碧云潭。“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是甲茶瀑布的真实写照。奇秀的瀑布,成带成林的刺竹和四季常绿的藤竹及清澈碧绿的河水,金黄的沙滩,神奇幽深的溶洞,景色俊秀的峡谷以及掩映在苍翠欲滴竹林中的布依村寨和浓郁的民俗风情,给甲茶这片神秘的热土增添了迷人的魅力。甲茶瀑布色调明快,意境优美。整个景致由山、水、树、石、瀑、潭构成一幅风光优美的山水画卷:山体笔直,高大险峻;碧水如珠,晶莹剔透;树木茂密,古异奇特;岩石耸立,形状各异;飞瀑如帘,轻盈秀丽;潭水湛蓝,平静如镜,与水上森林形成鲜明而和谐的绝妙佳景。
民俗风情
平塘是一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近60%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只有 30 多万人,却有 24 个民族。建筑、服饰、歌舞、饮食,各不相同。中华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有一半在这里争奇斗艳。境内生活着24个民族的群众,其中布依族、毛南族、苗族是人口较多的三个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孕育了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如塘边、克度一带的布依风情有“六月六”歌节、“八大行”演奏、粑棒舞、织布舞和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民间“绝技绝活”表演;新塘、大塘一带的苗族风情有“芦笙舞”、“赶月”等;卡蒲、者密一带的毛南族风情有“火把节”、欢乐逗趣的“猴鼓舞”、“地鼓牛” 等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舞蹈。有全县各族人民都喜爱的龙舟竞赛、耍水龙、舞花灯等民族文化、体育活动;有牙舟陶、藤编、刺绣等饮誉省内外的传统工艺品,还有独具特色的民族婚俗、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建筑等。此外,县境内还有通州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古屯堡等文化保护价值极高的文物古迹。
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平塘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
黔府函〔2014〕26号
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
你州《关于调整平塘县乡镇行政区划的请示》(黔南府呈〔2013〕207号)及附件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平塘县平湖镇、牙舟镇、克度镇、大塘镇、者密镇、四寨镇、摆茹镇、苗二河乡、甘寨乡、白龙乡、卡罗乡、谷硐乡、鼠场乡、新塘乡、西凉乡等15个乡(镇)建制,设置新的平舟镇、牙舟镇、克度镇、大塘镇、者密镇、甲茶镇。新设置的平舟镇、牙舟镇、克度镇、大塘镇、者密镇、甲茶镇所辖地域分别如下:
(一)新设置的平舟镇辖原平湖镇、苗二河乡、甘寨乡、白龙乡,镇人民政府驻玉池社区。
(二)新设置的牙舟镇辖原牙舟镇(除卡腊村外)、卡罗乡(除冗空村外)、谷硐乡,镇人民政府驻兴陶村。
(三)新设置的克度镇辖原克度镇、鼠场乡,镇人民政府驻金星村。
(四)新设置的大塘镇辖原大塘镇、新塘乡,镇人民政府驻西关村。
(五)新设置的者密镇辖原者密镇、四寨镇,镇人民政府驻金玉村。
(六)新设置的甲茶镇辖原摆茹镇、西凉乡及原卡罗乡的冗空村,镇人民政府驻摆河村。
二、同意将平塘县原牙舟镇的卡腊村划入掌布镇管辖。
三、请认真做好行政区划调整相关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4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