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和平镇
行政地名: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和平镇 | 行政隶属:屏边县 | 行政代码:532523103 |
长途区号:0873 | 邮编代码:661200 | 车牌号头:云G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2.75万人 | 人口密度:103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267.3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和平镇取热爱和平之意而命名。
2018年12月,2018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出炉,和平镇上榜。
和平乡地处屏边县东北部,位于东经103°45′--103°50′和北纬23°13′--23°19′之间。东面以那么果河为界,与文山县小街镇和乐诗冲乡隔河相望,南面与本县白云和湾塘两乡接壤,西部以金厂河为界,与本县新华乡沿河相视,北面与蒙自县老寨乡毗邻,恰好处在屏边、蒙自、文山两州三县的交汇点上,区位优势突出。境内有“芷白(蒙自县芷村镇)白(屏边县白寨)”公路和“和(屏边县和平乡)小(文山县小街镇)”公路直穿而过。政府驻地老街子距屏边县城94公里,红河州政府驻地蒙自县城77公里,文山州府驻地文山县城107公里,交通便利。
-
自然概况
和平乡拥有国土面积267.3平方公里,耕地49263.87亩(其中:水田9533亩,旱地39730.87亩)。全乡地势走向为南北走向,最高海拔2590米(红星村委会巴巴山顶),最低海拔640米(昆河铁路人字桥脚),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乡镇。境内山脉高岗道道,峰峦叠隘,沟壑纵横,川流交错。地质结构主要以距今5-6万年前的寒武纪世纪的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白云岩、板岩、细砂岩、砂砾岩和粉砂及少量页岩等经数万年风化后形成的母质土壤为主,土壤酸碱性适中,适宜发展多样性经济作物和林木。全年降雨量在1450-1800mm之间,平均值为1557.7mm。四季降雨量比较均衡,春季占18%,夏秋两季占74%,冬季占8%,雨量十分充足。全年日照量185小时,无霜期315天,霜期短、日照量充足。全乡有森林面积144330亩,宜林荒山荒坡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5%。在辖区内白沙村委会茶朵白和大沙沟及白沙岩和百福村委会山后及坡背村委会分别蕴藏有占地面积近7平方公里,贮量在1亿吨以上的锑、镁、铅、铜、钨砂和硅石和近600万立方米的花岗石和大理石等矿石,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开采潜力前景可观。另外,境内有金厂河和那么果河等河流直穿而过。因境内地势陡峭,降雨量充足,河水流量大,落差高,对加大力度开发电力资源有着巨大的潜力。
-
社会经济
和平乡共辖14个村委会,分别是:者底冲村委会、咪崩村委会、坡背村委会、红星村委会、咪租村委会、瓦乍村委会、底咪底村委会、石坎村委会、白鸽村委会、百福村委会、白沙村委会、路乐村委会、和平村委会、六斗村委会,142个自然村,157个村民小组, 6155户,27509人。全区主要聚居汉、彝、苗、壮等多种民族,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杂居乡镇。长期以来,乡党委、政府坚持走因地制宜路子,推广“两杂”面积2万余亩:发展八角、花椒、草果、柑桔、沙梨和柿花等经济林果21881亩,引进外资开发大平滩和白洋坪一、二级电站3座,拟建石夹槽、毛草田、大湾田、百福和层子山电站5座,建立杂交仔猪示范样榜5个,完成生猪存栏43800余头,大牲畜存栏10184头(匹),家禽存栏15万余只,工业总产值3302万元,农业总产值3539万元,财政收入199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5208万元,粮食总产量102.1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54公斤,人均纯收入1055元。
-
基础设施
1、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个占地面积近40000平方米,且水、电、路配套,餐饮、旅社、商店、货运、公厕、垃圾堆放池等功能齐全的集镇农贸市场。
2、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总长95.8公里的18条灌溉沟渠三面光工程建设。拉通116个自然村自来水,解决4896户23483人和9861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和问题。
3、能源设施建设。建成大平滩和白洋坪一、二级电站,架通14个村委会142个自然村照明电,全乡通电率达100%。建成沼气池3303口,推广率达58%。
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个可容纳20辆客运车辆和1000余人次的中型客运站。挖通14个村委会和95个自然村的乡村公路,全乡通车里程200余公里, 通车率达67%。对辐射白沙、百福、石坎、咪租和白鸽5个村委会、58个自然村、12000余人的环乡公路实施扩建和对全长24.5公里的“和(和平)小(小街)”公路和平段进行弹石路面改造。目前,扩建和改造工程已竣工并投入运业。
5、通迅设施建设。全乡14个村委会和大部分自然村已接通电话。其中村委会安装程控电话3部、无线电话11部,通电话率达100%。另外,自然村安装闭路电视网6个、村村通电视网25个,拥有程控电话400余部,手机700余部。
-
民族文化
和平乡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杂居乡。民族种类繁多,这就意味着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潜力。诸如苗族“花山节”中的对歌舞、芦笙舞和壮族“花米饭节”、“三月三节”,以及彝族“火把节”中的唱“花灯舞”等等,就是最具有盛名,而且蕴藏巨大可挖潜力的传统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