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
行政地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 | 行政隶属:淮安区 | 行政代码:320803109 |
长途区号:0517 | 邮编代码:223001 | 车牌号头:苏H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 | 人口密度: |
辖区面积:约67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古时因地处射阳湖西滨,淮水东泄,流至此处而均平,因而得名流均。
2022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流均镇为2021年江苏省卫生镇。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流均镇上榜。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流均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流均镇位于淮安市楚州区东南,地处里下河地区射阳湖畔,为扬州、淮安、盐城三市四县区(宝应、建湖、阜宁、楚州)交界处。全镇有18个行政村(居),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2万人;面积为88.6平方公里,有粮田面积4.3万亩,盛产小麦和水稻,年产大米2000万吨,是淮安市“吨粮田”基地。全镇有水域面积6万多亩,已开发利用搞水产养殖3.6万亩,年水产品总量1.5万吨,主要养殖甲鱼、青虾、鲫鱼、黄鳝、螃蟹等;水产长植2万亩,以荷藕、菱角、茭白、茨菇、水生蔬菜为主,年产量达2万吨,农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改革开放以来,流均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发,加大投入,加速调整,突出主导产业,稳定提高农业,着力主攻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改善软硬设施,使得全镇的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的流均,已走出往日的贫穷,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初步小康的大跨越。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工农业总产值实现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财务收入420万元,年末存款余额1.8亿元。1997年,被原淮阴市政府授予“奔小康先进乡镇”。
流均,是淮安市“吨粮田”,江苏省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淮安市“三位一体”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建筑业发展、薄弱学校和危房改造先进镇,安全文明镇,村民自治模范镇,楚州区“九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合格镇,“三五”普法先进集体,江苏省“文化先进镇”、“双拥模范镇”、“科技工作先进镇”。
(一)农业经济硕果累累,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流均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水网纵横,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干群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要求,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农业生产得到了稳步持续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2亿元,粮食总产量实现39923万吨,水产品总量16000吨;生猪饲养量1.7万头,出栏0.8万头;家禽饲养量20万羽;意杨成片林100亩,水产品市场年销售额1.5亿元,有各类营销大户150户,农民经纪人500多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化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历史沿革:
1955年流均乡隶属泾口区,1957年撤区并乡,流均划出为乡,1959年由乡改为人民公社,1983年改人民公社为人民政府,1988年撤乡建镇改为镇人民政府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