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行政地名: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行政隶属:娄底 行政代码:431322
长途区号:0738 邮编代码:417000 车牌号头:湘K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130万人 人口密度:364人/km²
辖区面积:3567平方公里
地名 人口数量 辖区面积 行政代码 下属单位
古台山国有林场 40平方公里 431322501
孟公镇 约6.5万人 约114.4平方公里 431322110
琅塘镇 约5.6万人 127.7平方公里 431322111
白溪镇 431322112
圳上镇 约6.3万人 约264平方公里 431322113
吉庆镇 约4.6万人 约181.8平方公里 431322114
温塘镇 约5.43万人 约168平方公里 431322115
田坪镇 约134.4平方公里 431322116
桑梓镇 约6.2万人 约151.52平方公里 431322117
西河镇 约6.3万人 约153平方公里 431322109
游家镇 约6.7万人 约145平方公里 431322108
炉观镇 约6.1万人 约116.5平方公里 431322107
上渡街道 约5.02万人 53.14平方公里 431322002
枫林街道 约5.36万人 79.5平方公里 431322003
石冲口镇 约5.6万人 约102平方公里 431322101
洋溪镇 约7.1万人 约132.8平方公里 431322102
槎溪镇 约3.5万人 约107平方公里 431322103
水车镇 约115.5平方公里 431322104
文田镇 约94.3平方公里 431322105
奉家镇 约246平方公里 431322106
    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东南麓,地处北纬27°31'-28°14,东经110°45′-111°41,辖区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128万,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境内多为山丘盆地,气候温和,环境宜人,素有“湘中宝地”之称。
    县人民政府驻上梅镇,邮编:417600。代码:431322。区号:0738。拼音:Xinhua Xian。
    新化建县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千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新化人民,艰苦创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永葆了古县青春。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化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产甚多。新化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明显,年平均气温16.8℃,降水量1453.5毫米,日照时数1488小时,无霜期281天,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新化农业的发展。新化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农作物种子基地县和粮食储备基地县,是全省氨化秸秆 养牛基地、模式化稻田养鱼基地、玉米生产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和双季稻田成建制亩产过吨粮县。又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水土保持项目县。粮油、畜牧、水果、水产等,形成了产业化规模;作为特色产品的茶叶、烤烟、苡米、玉兰片、银花、厚朴、杜仲、天麻等,已建成了“基地十农户”的生产格局;新化是湖南省10大林区县之一,主产杉、松、楠竹、栗树等,并有华南虎、金钱豹、娃娃鱼、红腹锦雉、银杏、金钱松、红豆、天狮粟等珍贵动植物资源。
    工业已初步形成机械、电子、陶瓷、建材、冶金、煤炭、化工、食品、造纸、竹木加工等10大工业支柱产业;新化被列为全国“星火技术开发密集区”和电子陶瓷、艺术瓷出口基地。
    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城东梅苑经济开发区与城西建设开发带由资江大桥连成一体,比翼齐飞;全县19个建制镇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初具规模;铁路、公路、水路互联成网,交通十分便捷;通信手段实现现代化;电力能源充足,大小电网遍布城乡,实现了村村通电。
    新化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近代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谭人凤,着名抗日将领黄浦军校代校长方鼎英、战功卓着的中华名将陈正湘,无产阶级革命家、着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成仿吾,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桥牌皇后”杨小燕等名人生于新化;梅山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事业空前发展,文艺团体驰骋海内外,花卉根雕久负盛名,书法美术饮誉中华,梅山武术名扬天下。新化县是湖南省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武术之乡”。
    新化钟灵毓秀,山川秀美,名胜古迹甚多。国家级森林公园大熊山,是被乾隆皇帝喻为“独标清胜”的绿色明珠,极具旅游开发前景;还有别具洞天的梅山龙宫,气势磅礴的资水镇江宝塔,雅称小南岳的桃林庙,艺术瑰宝文昌阁,俊美奇秀的美女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罗盛教纪念馆、抗日英烈陵园等。
    新化县是革命老区县、柘溪库区县、《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 1987 年开始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在中央、省、市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坚持“开发式”扶贫,集中各类扶贫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项目开发,改善了贫困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由1986 年的329元增加到2002年的1273元,贫困人口由198年的 72.4万人下降到2002年的12.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0.53%下降到10.6%,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省杉木林基地县、竹林面积2.2万公顷以上的省重点毛竹基地县、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县,丰富的森林资源享誉三湘。

CopyRight 2022-2024 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