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蛟潭镇
行政地名: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蛟潭镇 | 行政隶属:浮梁县 | 行政代码:360222103 |
长途区号:0798 | 邮编代码:333000 | 车牌号头:赣H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2.5万人 | 人口密度:67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372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因驻地于蛟潭而得名。
2020年11月,蛟潭镇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4年7月,蛟潭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3年,蛟潭镇上榜江西省首批百强中心镇。
2010年3月,环境保护部授予蛟潭镇2010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蛟潭镇位于浮梁县中西部,面积372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地蛟潭,为原蛟潭区政府所在地,距景德镇市区30公里,距浮梁县城35公里。206国道由北而南贯穿镇西部,皖赣铁路和昌江河由北向南贯穿镇东部,形成三条平行水陆交通网道。
蛟潭地名来自一个传说。某年3月,这里山洪暴发,村内小河湾里激流冲成一个潭,深不可测。一日,潭中有一物,形如蛟龙,长约数丈,忽然腾空,盘旋飞舞,浑体鳞光闪烁。不一会儿就朝北方(祁门)飞去,后来人们就将此地叫做“蛟潭”。民国以前,蛟潭仅有几户人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紧傍206国道,交通便利,便逐渐繁荣起来。1994年,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1 17个村小组,原福港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49个村小组。2002年,福港乡建制撤销,并入蛟潭镇,原万寿山垦殖场机构与镇机构合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属乡镇(场)合一单位。2005年,全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3个分场,2个林场,2个工业园区。全镇总人口22968人,有耕地面积26542亩,其中水田面积24759亩,旱地1500亩,山林面积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粮食总产量达13347吨,茶叶产量达182吨,工农业总产值达19000万元,地方财收入完成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
2003年,全镇乡镇企业和个私、民营企业共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768万元,有25家企业落户两个工业园区。至2005年,有21家工业企业落户,其中有总投资1000万元的江西美华木业有限公司和景德镇德尔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万元。
2001年,蛟潭镇《2001~2005年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至2003年,共投资1000万元,新增土地开发面积1. 2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新增城镇人口600人。老街改造一期工程完工,主要餐街道已安装了自来水、路灯,并铺设人行道和绿化带。城镇面貌大为改观,2005年,老街第三期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城镇建设住宅30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2001-2005年,全镇共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以改造学校危房面积6000、4<方米,改造乡、村公路4条17公里,维修水利设施186项,全镇16个村全部通了电话,建造手机(小灵通)通讯基站6个,覆盖面达到80%,资助群群众建沼气池1 15口。2004-2005年,完成蛟坑水泥路、洪郑公路改造、蛟福公路路基建设等工程。
2005年,有完中l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19所,拥有教职工28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IOO%。镇内建有容纳千人以上的影剧院3个;中心医院1所,医护人员33人,防保所1所,医护人员4人,拥有病床35张;镇辖村、场建立了医疗卫生站(室),共有村级医疗卫生人员16人。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浮梁县第四区福西乡一保、八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乡建制未变,1952年分别成立琅溪、南溪、蛟潭、外蒋、庙前5个乡。
1954年先后组成12个初级社,1955年转为蛟潭、胡宅、梅源3个高级社。
1957年浮梁县在此组建万寿山农场,1958年改为万寿山综合垦殖场(驻地兴溪桥,1963年迁蛟潭),1966年改称工农兵垦殖场。
1968年撤场与福港(勤奋)公社合并称蛟潭公社。
1976年恢复万寿山垦殖场,属景西区。
1983年属蛟潭区。
1984年9月建立蛟潭乡。
1989年撤乡建镇,成立蛟潭镇。
2000年福港乡撤销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