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盐镇乡
行政地名: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盐镇乡 | 行政隶属:宜阳县 | 行政代码:410327203 |
长途区号:0379 | 邮编代码:471000 | 车牌号头:豫C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4.4万人 | 人口密度:435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101.2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据旧县志记载,明代国家在这里设有食盐转运站,每年从山西解池拨一定数量的盐,官运至此,再分销各地,故名盐镇。古代来一盐猪(象征出盐的动物),欲在此地安身,但嫌地方狭小,终日吼叫“卧不下!”一牧童听烦了随口回答“卧不下,你走吧!”盐猪抹头只好到山西解县落身。故又称盐抹(坡头),因这里是个较大的集镇,也叫盐镇。
盐镇乡位于宜阳西北丘陵山区,西和西北角分别与渑池县天池镇和义马市相连,北与新安县铁门镇交界,南与柳泉镇、高村乡接壤,为新安、绳池、宜阳、义马三县一市结合部。全乡辖22个行政村,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总人口4.4万人。
盐镇是一个农业大乡,烟叶是支柱产业,有“洛阳植烟第一乡”之称,植烟面积常年稳定在2万亩以上。近几年,全乡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2003年,被市政府、市烟草公司定为“洛阳市烟叶生产示范乡”。目前,全乡新建气流下降式炕房500余座,发展托盘育苗大棚83个,烟叶生产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粮食收购市场逐年繁荣,盐镇已逐渐成为豫西最大的粮食集散地之一,收购品种主要有玉米、花生、大豆、绿豆、芝麻等十余种,年收购量在10万吨以上。
200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4977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2%;财政收入完成348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2%;植烟面积21000亩,烟叶税收达到273万元,收购烤烟200余万斤,烟叶创税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元;民营企业入库税金达到97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36%;完成河上沟、安沟8.8公里四级通村砼路建设任务;投资100万元,改建500余座新式炕房;建成5000亩无公害大豆生产基地1个,并初见效益;新建专业市场一个,新增小城镇人口1100人。获得“04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04年劳务输出先进单位”、“党费收缴先进单位”、“党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5年,盐镇乡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总体部署,结合盐镇实际,以稳定为前提,重点抓好烟叶生产、劳务输出、小城镇经营与管理、招商引资等四项工作,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历史沿革:
明代盐镇一带分属于北册保北三里,石陵一带属柴家峪保,分属柴四里。
明崇祯九年(1636)分别改为北二里、柴顺里。
清康熙十二年(1673)石陵一带隶属北郡里。
乾隆初石陵至水兑一带属柴均里,盐镇一带属北二里,祁庄一带属止三里,为甘棠区的一部分,全县共5个区,设石陵区(盐镇为副区)。
1933年全县设8个区,属第二区(石陵)。
1936年全县改划4个区,第二区为石陵,下辖7个联保。
1943年废区设乡,分属石陵乡河柳营乡(祁庄一带)。
宜阳沦陷期间,盐镇一带属日伪宜阳县第三区,石陵一带属第三副区。
1947年设石陵乡、盐镇乡,属宜北县柳泉区。
1956年设盐镇中心乡、石陵中心乡。
1957年分别合并为石陵乡和盐镇乡。
1958年成立盐镇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盐镇乡。
2005年机构改革后,盐镇乡与石陵乡合并为盐镇乡,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