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钟秀街道

行政地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钟秀街道 行政隶属:崇川区 行政代码:320613007
长途区号:0513 邮编代码:226000 车牌号头:苏F
行政级别:街道 人口数量:约3.5万人 人口密度:4375人/平方公里
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明隆庆三年(1569),通州知州郑舜臣以土筑山聚气,以保通州这块“钟灵之地”,在南通城北筑钟秀山一座,故名。

钟秀街道位处江苏省南通市主城区的北侧,东起海港引河、西至通扬运河、南起通甲河、北至通吕运河两岸,街道辖区面积近八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1个村,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七四家,总人口3.5万,常住人口2万。

一角钟秀街道地处南通主城区北侧,工农路与人民路、钟秀路、濠南路、濠北路、濠西路境内交汇,海港引河,通吕运河,通扬运河分别注经东、北、西三面,称得上“六路相通、三河环抱”。全街道占地约9平方公里,下辖11个社区居委会,辖区总人口3.25万,其中本籍人口2万,外来人口1.25万。2006年,是街道调整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构建发展平台的重要一年。一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以“强经济、抓创建、树形象、促党建、构和谐”为重点,用“争创全省一流街道”的目标引领全局工作,全街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双丰收,全面完成了年初的目标计划。2006年,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63.3亿元,同比增长19.2%;完成三产营销额52亿元,同比增长13.2%;全部利税12.2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财政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8.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5亿元,同比增长57.4%;职工年平均工资1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钟秀街道

-

经济发展

街道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做优资产与做强产业并举,着力调整结构,经济工作实现了高平台上的新跨越。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3.3亿元,销售收入62.81亿元,工业利税11.26亿元,利润8.9亿元,金通灵风机、东方家具、紫琅混凝土等一批规模效益型企业增产扩能、产销两旺,42家规模企业占全街道188家企业经济总量接近90%,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科技创新持续升温,全年完成专利申请和授权11个,金通灵和昆仑公司荣 调研获市产学研合作项目示范企业称号,节能转炉煤气风机获市科技进步奖,完成单级高速离心风机等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四个,宏信化工气轮机设备列入市节能技改项目,富吗酸生产线列为市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和市清洁生产项目,校西科技创业园基本建成。服务业经济增势迅猛。2006年,全街道实现三产营销额52亿元,三产利税9360万元,总量、增幅继续位居全区前列。坚持巩固与拓展并举的方针,精心打造钟秀路装饰装潢一条街,中原批发市场、方天大市场、华东轻纺市场、南方大厦、好一家家居大世界等骨干市场辐射效应显著增强。树立发展现代服务业理念,圆满完成汇隆商城、城东生鲜超市、校西工业园、生建工业园、财神道定向招租工作。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比调整为32%,逐步成为全街道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等一切要素,不断积蓄经济发展后劲,增强街道综合实力。全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2个,计划投资总额15亿元。投资额大、附加值高、产出效益好的重点项目有鑫鑫医药、钢材市场、罗马皇宫、好易广场、盛祥流体等10个,引进外资项目4个,合同利用外资4010万美元,实际到帐545万美元。私营企业净增65个,新增注册资本6821万元,其中引进市外民资4059万元。此外,机水站地块改造、百花广场项目报审工作顺利推进,与英国Tesco-乐购的合作框架逐步明晰,为街道2007年重点项目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

基础设施

街道坚持“环境立街”战略,坚持“标本兼治、建管并举”的原则,把文明创建作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街区品 交通位的重要抓手,为促进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文明氛围。一是攻坚工程成效显著。以迎接省十六运、港洽会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十大攻坚任务、百日环境整治、“五小行业”整治、河道整治、城中村整治强势推进,辖区环境进一步改善、公共秩序持续好转,9个城中村、2个五小行业精品区域通过了市级验收,街道被评为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考核成绩连续六个月名列全区农村镇街组第一,其中四个月获全区第一。二是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全面落实以街道为主体的属地创建责任制,建立健全了街道、村(居)、保洁员三级创卫网络体系,推行“五定一考核”制度,做到奖罚结合,责任到人。有效整合城管、公安、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力量,不断完善城管联动机制,使“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到实处。三是文明创建广泛深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得到加强,“新市民”培养工程全面启动,爱心互助活动常抓不懈,文明新风和人文关怀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市民道德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获得普遍提升,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深入人心,参创率持续攀高。

CopyRight 2022-2024 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