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
行政地名: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 | 行政隶属:宛城区 | 行政代码:411302302 |
长途区号:0377 | 邮编代码:473000 | 车牌号头:豫R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4.3万人 | 人口密度:约520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约82.65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为东汉光武帝刘秀二姐刘元墓冢所在,原称大姑冢。民国时称汉冢。1949年以后沿用。
该乡位于宛城区东南22公里处,南与金华乡交界东与唐河县桐河乡桐寨铺镇相邻,西与黄台岗镇接壤北接茶庵乡。全乡国土面积82.6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183个村民小组,8.6万亩耕地:总人口42394人,其中农业人口41120,11800户。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3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98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4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500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4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378元。
该乡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光热条件好,降水适中,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16小时,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29天,历年平均降水量845毫米,有利于各种植物长。土壤属典型的砂礓黑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属鸭灌腹心地带,储量14亿立方米的鸭河口水库白桐干渠在境内绵亘15公里;交通条件便利,312国道、汉田路贯穿全境,“村村通”工程已铺油路7条,长23.3公里,已三合土硬化2条,长7公里,实现了全乡13个行政村通油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完备,通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全乡已开发农田7.5万亩,使全乡农田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路相接,田成方,林成网”的示范方标准。
近几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理论和-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富乡富民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努力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三大突破。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按照“压粮稳棉扩经兴牧活水产“的思路,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2002年全乡小麦管理面积7.5万亩, 折实5.4万亩,单产352公斤,总产2045万公斤,棉花种植面积5.2万亩,亩产皮棉81公斤,总产411万公斤。瓜果菜等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1万亩。 其中林果业现已在项目区建成了一个4000亩的林果基地,在通道工程建成了一个1000余亩的林果带,品种以优质桃为主,全乡林果面积已达5500亩,获得了重点突破。畜牧业实现产值3700万元。水产养殖业现有水面3200亩,其中名优特养殖800亩,20多个品种,4大示范基地,2002年实现产值1800多万元,已成全市最大的淡水 池养鱼基地。招商引资上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优化环境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
历史沿革:
清末为大姑冢保。
1936年分属乐群、新民、心化等乡。
1949年后属溧河区。
1953年南部属金华区,西北部属溧河区,东北部属茶庵区。
1958年属陈官营公社。
1961年复属溧河区。
1968年成立汉冢公社。
1984年改设汉冢乡,属南阳县。
1994年改属宛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