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一碗水乡
行政地名: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一碗水乡 | 行政隶属:黄平县 | 行政代码:522622203 |
长途区号:0855 | 邮编代码:556100 | 车牌号头:贵H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1.24万人 | 人口密度:135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91.98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古代播州至黄平驿道过塘边,路旁有石如碗,有清泉注入,水满则溢,终年不竭,故名。
一碗水乡位于黄平县城北45公里,东邻施秉县牛大场镇,北接余庆县白泥镇,西南连本县的平溪、旧州两镇,省道湄黄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位置重要,素有黄平县“金三角”誉称。全乡总面积91.98平方公里,舞阳河流经乡境印地坝村,乡境平均海拔900米,年平均降雨量1307毫米,平均气温14.6℃,全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属典型的农业乡。
乡辖代章、石坡、郎浒等8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苗、土家等2950户,12430人。全乡现有土地面积7761.67亩,其中田5080.5亩,土2681.17亩(税改后的计税面积),主产水稻、玉米、油菜、洋芋、烤烟、中药材等。一直以来,烤烟生产是我乡的支柱产业,每年烤烟生产都稳定在3000母以上,中药材种植稳定5000亩以上,另外在我乡都杨龙坪、引地坝等村都储藏有一定的矿产,主要是重金石、磷矿等。现全乡建哟党支部10个,各村均有村级办公用房,3个村有上万元的集体积累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自2001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各方面工作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提出了“稳抓粮食生产、狠抓林果、养殖、烤烟及中药材种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农产品、半农产品的深加工”的发展思路。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2003年完成财政收入76.4万元,全乡粮食、油菜、烤烟呈稳步增长,小城镇建设启动实施。
当前,全乡人民正紧密团结在县委、县政府的周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1234567”发展思路,高举旗帜,锐意改革,扎实工作,大胆实践,为实现我乡跨世纪的远景目标二努力。
历史沿革:
宋,元为播州安抚司黄平府地。
明洪武七年(1374年)十一月,属播州宣慰司黄平安抚司。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一月,置黄平守御千户所一碗水将军营小旗。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四月,改土归流,属平越府黄平州黄平里。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裁兴隆卫入黄平州,移州治于卫城,乡境同施秉县牛大场镇、余庆县龙溪镇、小思镇同属黄平州后路里,印地坝属黄平里二甲。
民国三年(1914年),黄平州改为黄平县,一碗水属北二区(金坑)金字、丝字、竹字、匏字、士字5团,今石坡一带属北三区丙字团。
民国三十年(1941年),建辅仁乡,后属平溪区,1949年11月10日,黄平解放,平溪区委接管辅仁乡。
1953年,辅仁乡调整为辅仁、朗浒、新街和大坪4小乡。
1956年,4小乡合并为辅仁乡。
1959年,改为管理区。
1961年11月,成立辅仁公社。
1963年10月,又划分为一碗水,朗浒2公社。
1965年,合并为一碗水公社。
1969年5月,改为五七公社。
1973年9月,五七公社由平溪区划归旧州区。
1981年,复为一碗水公社。
1984年4月,改为一碗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