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桥头镇
行政地名: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桥头镇 | 行政隶属:英德市 | 行政代码:441881105 |
长途区号:0763 | 邮编代码:511500 | 车牌号头:粤R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3.06万人 | 人口密度:约206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约148.6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
桥头镇内原有潭坑墟,由于税捐重,桥头乡绅赵汝老召开东坑、坪山、石角、土头陈、鸭麻围、高车坝、赵屋、上塘、丘屋、宁屋等“六甲会议”,在今桥头镇建“六甲祠”作墟场,凡赴墟者皆免费供应半斤油。后来赴墟的人越来越众,在小溪上建了一座石桥,因墟场正在石桥的东头,桥头镇因此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桥头镇人口数量为3.06万人,位列英德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位。
基本介绍:
【地理位置】桥头镇位于英德市东部,东经113度20分,北纬24度21分。距县城51公里。东与青塘镇、白沙镇接壤,南与鱼湾镇、英德华侨茶场毗邻,西与大镇镇、黄陂镇相连,北与横石水镇交界。面积148.6平方公里。 桥头镇属丘陵山区。年均气温21度。年降水量1900毫米。土地肥沃,有耕地面积3.74万亩。森林覆盖面积98%。因翁江穿流其中,水力资源非常丰富。矿产资源具有品质好、储量大、开采容易的特点。 1998年底,桥头镇总人口29688人,汉族。其中农业人口27044人,占总人口的91.1%;非农业人口2644人,占总人口的8.9%。此外,有华侨、港澳台同胞100多人。 【历史】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镇内原有潭坑墟,由于税捐重,桥头乡绅赵汝老召开东坑、坪山、石角、土头陈、鸭麻围、高车坝、赵屋、上塘、丘屋、宁屋等“六甲会议”,在今桥头镇建“六甲祠”作墟场,凡赴墟者皆免费供应半斤油。后来赴墟的人越来越众,在小溪上建了一座石桥,因墟场正在石桥的东头,桥头镇因此得名,潭坑老街也随之自然消失。属英德县象属岩贵、甘棠都溪头、板莆图。清光绪十二月(1886)属英德县总局溪头、板甫、潭坑、五石分局。民国期间英德县第三区溪板、新兴乡。1949年10月至于1951年9月属县第三区。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属英德县第十三区。1957年11月属英东工作委员会。1958年9月划翁源县,称翁江人民公社。1959年11月划归英德县,称桥头人民公社。1983年7月改称区。1987年7月改称区。1987年4月改称镇。 【基础设施】 桥头镇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镇政府设在桥头墟。墟镇面积1.21平方公里。有13条混凝土集市马路,即府前路、桥西路、桥东路、园陵路、先烈路、吉祥路、利民路。有40米高的电视差转塔,全镇可接收电视差转节目。老街中心有一幢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的贸易市场。 已于1990年绘制墟镇20年建设规划蓝图。1991年建成有线广播电视接收站,可收中央和省市各频道等10套节目。1994年在小桥西面开发新城区并建成程控电话大楼,开通了程控电话。1995年得新建成板甫大桥。1997年建成传呼机、移动电话讯号站。1997年建成11万千伏安变电站1座。1998年在集镇西约400米的开阔地带建设了一个面积800平方米的综合农贸批发市场。
历史沿革:
桥头镇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属英德县总局溪头、板甫、潭坑、五石分局。
民国期间,英德县第三区溪板、新兴乡。
1949年10月至于1951年9月,属英德县第三区。
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属英德县第十三区。
1957年11月,属英东工作委员会。
1958年9月,划翁源县,称翁江人民公社。
1959年11月,划归英德县,称桥头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改称区。
1987年7月,改称区。
1987年4月,改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