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

行政地名: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 行政隶属:晋城 行政代码:140522
长途区号:0356 邮编代码:048000 车牌号头:晋E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40万人 人口密度:207人/km²
辖区面积:1930平方公里
地名 人口数量 辖区面积 行政代码 下属单位
凤城镇 约12.02万人 117.9平方公里 140522100
董封乡 约1万人 约108.7平方公里 140522205
西河乡 140522202
寺头乡 约1.1万人 约72.6平方公里 140522201
白桑镇 约1.8万人 约58.1平方公里 140522111
演礼镇 约1.3万人 约.1平方公里 140522110
东冶镇 约2.1万人 约132.5平方公里 140522109
蟒河镇 约2.29万人 56平方公里 140522108
河北镇 约1.7万人 约61.6平方公里 140522107
横河镇 约210平方公里 140522106
次营镇 140522105
芹池镇 约9000人 约59.9平方公里 140522104
町店镇 约61平方公里 140522103
润城镇 约3.05万人 约72平方公里 140522102
北留镇 约83.7平方公里 140522101
东城街道 140522400
    阳城县,古称获泽,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地理坐标在东经112°一112°37‘,北纬35°12’——35°40‘之间。县境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53公里。阳城县东与晋城市郊区为界,北与沁水县为邻,西南与垣曲县接壤,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
    阳城县总面积1930.7平方公里,辖10镇,7乡,1街道,总人口388742人(2012年)。2012年,阳城县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00516万元,比2011年增长14.5%。
    清康熙、雍正年间,阳城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阳城县有“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有保存较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郭峪古城等。
    阳城古称濩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古代留下了“舜耕于历山,渔于获泽”,商汤桑林筹雨,等众多的古老传说。古书《墨子》中即有“舜耕于历山,渔于获泽”的记载,《穆天子传》中也曾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述。
    在传说中的尧舜夏时期,阳城属冀州之域,商为畿内地。
    春秋属晋,战国时迭属韩、魏,为获泽邑。
    汉置获泽县,治所在今阳城西15公里的泽城,属河东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封邓鲤于获泽城,置获泽侯国。
    三国魏黄初之年(220年)废获泽侯国复设获泽县,属平阳郡。
    东晋太元中年(386年),获泽县改隶建兴郡。
    北魏兴安二年(453年),获泽县治由泽城迁往今阳城县城。孝昌元年(525年),分濩泽为濩泽和西濩泽,属建州所辖的安平、泰宁二郡。
    隋开皇三年,濩泽和西濩泽复并为获泽县,属泽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濩泽为泽州治所,八年,徙治端氏。天宝元年(742年),改濩泽为阳城县,属泽州,隶河东道。
    天佑二年(905年),复称濩泽县,属泽州,隶昭义节度使。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易名阳城,属泽州,隶昭义军、河阳节度使。
    宋仍为阳城,属泽州,隶河东路
    金升阳城为勋州,属忠昌军节度。
    元中统元年(1260年),勋州复为阳城县,隶属泽州。
    明、清时,阳城县属泽州(直隶州)和泽州府。
    民国三年(1914年),属冀宁道。民国十三年,直属山西省。民国三十二年七月,分为阳南,阳北两县。民国三十四年四月,合为阳城县。抗战时期,属太岳四专抗日根据地领导,1938年3月,0晋豫特委在阳城县成立。1945年6月,阳城县解放。1958年划归晋东南专区领导,1958年10月,合沁水县为阳城县。1959年10月两县分置。1971年划归晋东南地区领导,1985年5月,晋东南地区撤销,直隶山西省晋城市。

CopyRight 2022-2024 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