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东升满族蒙古族乡南小陵村

行政地名:南小陵村 行政隶属:东升满族蒙古族乡 行政代码:210123211208
长途区号:024 邮编代码:110000 车牌号头:
行政级别:

地名由来:该屯名因当地有清时蒙王府一个陵园而得名,因地处该乡南部而称南小陵。

【南小陵村】建制村,位于乡政府西南9千米处。南邻西关乡大广宁,以南小陵河为界;西与法库县卧牛石乡一河之隔,属边界村。南为平缓低洼地,北为缓坡山地。向南望去医巫闾山余脉——八虎山尽收眼底。辖5个自然屯。区域面积12.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360亩。

〔南小陵〕自然屯,村部驻地,地势北高南低,多为低平洼地。该屯名因当地有清时蒙王府一个陵园而得名,因地处该乡南部而称南小陵。据调查该陵园是清康熙年间一位格格陵,英年早逝,东小陵下葬时,该陵迁入东小陵合葬。陵园后期已毁,现已成耕地。区域面积5.5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114亩。

〔北广宁〕自然屯,位于村西0.5千米处,地势平坦低洼。清同治年间,有宋姓从山东寿光县举家逃荒到此,后陆续有逃荒者到此定居,屯落逐步扩大,因位于大广宁北1.5千米处,故称为北广宁。区域面积2.7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938亩。

〔西广宁〕自然屯,位于村西2千米处,地势平坦低洼。清咸丰二年,有王姓兄弟俩举家从辽西北宁广宁村逃荒到大广宁落脚。咸丰末年其中一支王姓到大广宁西1.5千米处,占地开荒,后又有山东等逃荒者到此定居,屯落逐渐扩大,因位于大广宁之西,故名西广宁。

区域面积1.9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70亩。

〔大草房〕自然屯,位于村西南4千米处。位于南小陵村西南端,南面紧靠南小陵河,地势平坦低洼。清光绪初年从山东省逃荒至此的张姓人家开荒占草,首居此地。当时多为沼泽地,水草茂盛,人们用草建屋顶建房舍。久而久之人们称此地为大草房。区域面积1.0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24亩。

〔赵家窝堡〕自然屯,位于村西4千米处。位于南小陵村最西边南与大草房自然屯一道相隔,西与法库县卧牛石乡一河相望,地势平缓低洼。清光绪年间有赵姓、范姓人家从山东逃荒至此开荒占草,搭窝棚首居此地。后范姓多搬往前屯大草房,赵姓居多,故称之为赵家窝堡。区域面积1.6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14亩。

东升满族蒙古族乡行政区划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五家子村 210123211201 地名由来: 清光绪初年,有王姓、李姓、刘姓、侯姓、赵姓五户人家闯关东来到此地开荒占草。故称此地为五家子。 【五家子村】建制村,位于乡政府东2.5千米处。北靠胜关屯村,南...【详细】
雷家窝堡村 210123211209 地名由来: 清嘉庆年间从山东闯关东至此雷姓,范姓人家开荒占草,搭窝棚首居此地,繁衍生息,后以雷姓居多,得名雷家窝堡。 【雷家窝堡村】建制村,位于乡政府南6千米处。南与...【详细】
胜官屯村 210123211200 地名由来: 在清嘉庆年间就有人居住,东北紧靠卧龙湖。据说当时有一个从此地路过的盲人,用此处井水洗脸洗眼,从此以后眼睛就能看到东西了,后来人们高兴的称此地为圣水屯。后...【详细】
南小陵村 210123211208 地名由来: 该屯名因当地有清时蒙王府一个陵园而得名,因地处该乡南部而称南小陵。 【南小陵村】建制村,位于乡政府西南9千米处。南邻西关乡大广宁,以南小陵河为界;西与法库县...【详细】
大房身村 210123211207 地名由来: 道光年间,随公主席嫁的金、张、李三姓人家最早到此开荒占草,建房居住。三户东西相邻,每户房舍宽敞明亮,坐落的庭院也特别大,故称大房身。 【大房申村】建制村...【详细】
靠山屯村 210123211206 地名由来: 原有一条河东西向贯穿屯间,将其分成南北两屯。建国后河道整治将其改向了山后。后由最早有人居位住,在咸丰年间有一王姓人家闯关东至此,开荒占草,背北山首居此地...【详细】
善友屯村 210123211205 地名由来: 清咸丰年间,黄姓人家从山东闯关东至此,被临近莲花岗自然屯居住的刘姓人家收留,刘姓人家非常善良,对待该户特别友好。稳定之后,黄姓人家带着这份感激之情来到现...【详细】
吴家窝堡村 210123211204 地名由来: 清光绪年间有一吴姓人家从山东移民到此搭了个窝棚居住下来,开垦荒地,取名为吴家窝堡。 【吴家窝堡村】建制村,位于东升乡西侧,位于乡政府西6千米处,南为缓坡岗...【详细】
历家窝堡村 210123211203 地名由来: 清咸丰年间有历姓、陈姓人家从山东逃荒至此,搭建窝棚首居此地,开荒占草,繁衍生息。因历姓家族发展旺盛,因此称此地为历家窝堡。 【历家窝堡村】建制村,位于乡...【详细】
东升村 210123211202 地名由来: 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有蒙古族人在此圈地放牧,嘎力得是蒙语凤凰的意思,因居地中间有溪水长流,两侧有山岗,如同凤凰展翅欲飞,故得名嘎力得窝堡。至道光年又有张姓...【详细】

CopyRight 2022-2024 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