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龙坝镇
行政地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龙坝镇 | 行政隶属:竹溪县 | 行政代码:420324107000 |
长途区号:0719 | 邮编代码:442000 | 车牌号头:鄂C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2.1万人 | 人口密度:142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147.4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因镇政府驻地有1平方千米的坪坝,且住户大多数是龙姓人家,故名龙坝。
龙坝镇地处秦巴山脉,位于竹溪县西北部,距县城9公里,东与竹溪城关镇相连,南与本县中峰镇、蒋家堰镇毗邻,西与陕西省平利、旬阳县接壤,北与十堰市竹山县为邻。龙坝镇既是县城10万人的供水基地,也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区。全镇版图面积137平方公里。
龙坝镇内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岭重丘区,其地面海拔在450-1550米之间,地势高低起伏较大,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坡陡,植被稀疏,多为低矮灌木从,土壤绝大部分是由沙变质板岩、片岩和页岩长期风化演变形成的,只有很少的土壤是第三世砂岩和近代河流冲积而成,以砂、砂土壤、粘土为主。龙坝镇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属大陆季风性温热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为240-260天。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候14—17oC,一月最冷,月平均气候2-3oC,极端最低气温-15—18oC,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29oC,极端最高气温40oC.春季温暖多雨,夏季高温干旱、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为800-1500毫升,七八月多暴雨,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的30-50%,冬季雨量最少,占年降水量的10%。
龙坝镇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均属堵河水系,有大小河流20条,主要河流有竹溪河。年径流量每秒7.8立方米,主河道长约26公里。竹溪河流域面积765.0平方公里,理论蕴藏量2.53万千瓦,可开发0.509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23.32%,已开发量1485千瓦,占可开发量25.17%.
有19个村150个村民小组5445户21097人,其中农业人口5189户18757人。
(一)全镇国土面积137平方公里,截止到2005年,全镇林地面积8963公顷,耕地面积945公顷,其中水田339公顷,旱地606公顷,好田好地659公顷,农业耕地人均0.79亩。
(二)矿产资源河沙:竹溪河源头在龙坝镇汪家坪村与关家沟村交接处,竹溪河流经全境,河床宽,流量大,流域冲积扇较多,形成天然沙石场,河沙资源丰富。
(三)生物资源很丰富。境内分布有红豆杉、银杏,森林特产有茶叶、魔芋、黄姜、中药材、杜仲、板栗、大木漆、油桐、枣、花椒等。植物主要是以灌木林为主,乔木主要有松树、女儿红、南树、樟树、杉树、刺槐、白杨树、栗树、紫荆树等树木。还有珍惜物种红豆杉。动物主要是野猪、狗獾子、猪獾子、果子狸、麂子、兔子等。禽类主要是鸟类和兽类,鸟类主要是白鹭、锦鸡、野鸡、竹鸡、斑鸠、乌鸦、麻雀、喜鹊、黄媚鸟、燕子、野鸭等鸟类。
历史沿革:
据同治版《竹溪县志》载:明代以社、里为基层行政单位,在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后为尹店社后溪里,清沿袭明制,清朝晚年,因战乱而改制,士人皆踞险结寨而居,为尹店社西乡,中华民国初,县下设区为西四区,1934年,实行保甲制度,为中左保,1941年撤区设乡镇为中左乡。
龙坝乡建于1949年6月,始称塔儿湾民主区政府,1950年1月改称独松寺区人民政府,9月改为第三区公所。
1952年1月改称第三区人民政府,1956年撤销,划归中峰区所辖,1958年10月由中峰区分置,建立新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1年4月,改为龙坝区公所,驻地吴家坝,1968年3月,成立龙坝区革命委员会,1975年3月撤销龙坝区革命委员会,同时建立龙坝人民公社委员会,1987年9月撤区并乡改称龙坝乡人民政府,2012年12月撤销龙坝乡建立龙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