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中北斜村
行政地名:中北斜村 | 行政隶属:中北镇 | 行政代码:120111100211 |
长途区号:022 | 邮编代码:300380 | 车牌号头: |
行政级别:村 |
2021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公布中北斜村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中北斜村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中北斜村地处天津市西部,隶属于西青区中北镇,东距天津西外环2公里,西靠104国道,南邻海泰北路,北邻南运河。津杨公路、中北大道、海光路从村中穿过,交通便捷。
村总占地面积724.93亩。截止2014年,全村396户,总人口1276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57人,村民代表26人。
中北斜村于2003年启动中北工业园(南园)建设,2004年建成了标准厂房1300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8亿元。目前工业园区已入驻中外企业共59家,入驻率达100%,2014年园区企业纳税5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4125万元。村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北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难题,还使村民各项福利待遇稳步提高。村民年人均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村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村领导班子更加注重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加强村民的文化活动。村里组建了“百人秧歌队”、“男子舞龙队”、“百人合唱团”,2012年中北斜村“男子舞龙队”被命名为《天津市民间特色文化项目》,“百人合唱团”被命名为《西青区优秀巾帼合唱团》荣誉称号。
中北斜村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干事创业的工作信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让中北斜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北斜村,建村于明朝建文年间(1399-1402),时称陈家街。清朝末年,因村紧靠南运河,河道经村向北倾斜,又处于三个村中间,更名为中北斜,沿用至今。
1912年属天津县西乡第十五区管辖,1933年为天津县第三区第十乡,1941年9月日伪当局在天津县强化乡政机构,实行联村大编乡,属大稍口乡,1945年底国民党政府改变日伪时期的区划,属天津县第三分区东北斜乡,1949年(建国)属天津县第六区,1950年属天津县第五区。
1953年5月,建立西郊区,全镇划为六个乡。即大稍口乡、东姜井乡、中北斜乡、李楼乡、大梁庄乡、曹庄乡,属中北斜乡。
1958年全镇6个乡合并,原大稍口乡、东姜井、曹庄乡并成大稍口
李楼乡和大梁庄乡并合李楼乡,中北斜乡所辖村不变,为中北斜乡中北斜村。
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制,建立红旗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管理区,为中北斜管理区中北斜村。
1959年,红旗人民公社改为津西人民公社。
1962年,上级将公社规模划小,全镇为中北斜人民公社,下设三个公社,有大稍口人民公社、李楼人民公社、中北斜人民公社,属中北斜人民公社。
1964年,李楼人民公社和中北斜公社合并,称李楼人民公社,属李楼人民公社。
1967年,受文革冲击,改名为革命村,一年后恢复原村名。
1969年7月,李楼公社和大稍口公社合并为九一九公社,属九一九公社。
1983年,九一九人民公社改为九一九乡,所辖村不变。
1984年,九一九乡改为中北斜乡,所辖村不变
1997年3月10日,中北斜乡撤乡建镇,为中北镇,隶属于中北镇至今。
现中北斜村地处天津市西部,隶属于西青区中北镇,东距天津西外环2公里,西靠104国道,南邻海泰北路,北邻南运河。津杨公路、中北大道、海光路从村中穿过,交通便捷。
村总占地面积724.93亩。截止2014年,全村396户,总人口1276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57人,村民代表26人。
中北斜村于2003年启动中北工业园(南园)建设,2004年建成了标准厂房1300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8亿元。目前工业园区已入驻中外企业共59家,入驻率达100%,2014年园区企业纳税5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4125万元。村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北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难题,还使村民各项福利待遇稳步提高。村民年人均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村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村领导班子更加注重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加强村民的文化活动。村里组建了“百人秧歌队”、“男子舞龙队”、“百人合唱团”,2012年中北斜村“男子舞龙队”被命名为《天津市民间特色文化项目》,“百人合唱团”被命名为《西青区优秀巾帼合唱团》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