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

行政地名: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 行政隶属:周至县 行政代码:610124102
长途区号:029 邮编代码:710000 车牌号头:陕A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8.1万人 人口密度:约1348人/平方公里
辖区面积:约60.1平方公里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终南镇在商末周初(约前11世纪)就基本形成。因面对终南山得名。古书云:终南山因“在天之中,居都(沣)之南”而取名“终南山”(古时中,终通用)。

2009年8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终南镇为陕西省重点镇。

周至县辖镇。民国设终南镇,1949年设终南区,1956年为镇,1958年建公社,1984年复为镇。位于县城东,距县城15公里。面积60.1平方公里,人口8.1万。西宝公路贯穿东西,支出终富(仁)、终台(楼观)等公路,是县东部商贸交通中心。辖终南街居委会和三联、大-庄寨子(七一)、辛庄、西大坚、三湾、东大坚、豆村第一、豆村第二、豆村第三、豆村第四、勒马、高庙、马蓬、王才屯、西禅定、东禅定、庞家堡、竹元头、寨子、吴家屯、毓兴、双明、终南、东关、甘沟、新村、解村、老堡子、任家、杨家大墙30个村委会。农产有水稻、小麦、玉米,饲养肉牛、生猪、蛋禽,种植苹果、猕猴桃、西瓜。乡镇企业有酿造、副食品、面粉、机械、缝纫机配件等厂。境内豆村在西周时已有村落,现有人口1.2万,号称“天下第一大村”。豆村北有西周墓葬群,学术界称“马家坡遗址”,出土西周青铜器、甲骨文、陶瓷等极珍贵文物。

路翰林故居

路翰林故居时代:清地点:周至县终南镇毓兴村保护范围:东至路强民家东侧街道西沿,西至路延寿家西山墙,南至门前街道北沿,北至后院墙。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南、北各外延50米,西外延10米。200

历史沿革:

终南镇为历史名镇,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在此置周至县。

东汉建武三年(27年)周至县并入武功县,西晋建兴三年(313年)恢复。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于终南镇置终南郡,北周天和二年(567年)废终南郡,在终南镇设恒州。

同年周至县城从终南镇迁至户县西北三十五千米处(今甘河镇一带),不久迁回。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周至县城从终南镇迁至今址。

随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以黑河为界划出周至东部地区设终南县。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撤销终南县并入周至县。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在终南镇设清平军,并划出周至东部地区设终南县、郡、县治所均在终南镇。

元代至元初撤销终南县,撤县留镇。

明、清、民国均为终南镇,曾设终南里、终南所、终南联保。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临川寺农民共产党员周七,抗议收税警察吊打农民。

终南镇成为当时起义农民的指挥中心。

后起义军攻下周至县城,震动全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22日(农历6月19日)中午,徐东海、程子华率红二十五军4000余人,从长安、户县进入周至,22日下午至23日100多名红军攻入终南镇,西去甘肃迎接中央红军。

1949年5月30日,终南镇解放。

1956年3月,成立终南镇人民委员会。

1958年9月,成立东方红(即终南)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为终南镇。

CopyRight 2022-2024 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