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

行政地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 行政隶属:湟中县 行政代码:630122106
长途区号:0971 邮编代码:810000 车牌号头: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
辖区面积:148.76平方公里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多巴藏语意为“三岔路口”,因为多巴镇正好位于西宁市、湟中县和湟源县的交会处。

2014年7月,多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多巴镇是湟中县18个乡镇之一,位于湟中县城鲁沙尔北部25km,东距省会西宁市25km。它西与湟源县相连,北与本县的拦隆口镇、李家山镇接壤,东与西宁市大堡子镇、彭家寨镇相邻,南与本县的甘河滩镇、汉东乡、共和镇相连。镇域东西长约25km,南北宽约6km,总面积148.76km2。

多巴镇区所在地,位于北纬36。39’,东经101。3 1’,镇区海拔在2366~2822m之间,是青海省著名的高原小镇。多巴藏语意为“三岔路口”,历代为军事要地,是通往青南地区和西藏地区的咽喉地带,是牧区、农业区的交汇处,历史上曾出现过大量的货栈、当铺和车马店等服务设施。随着青藏铁路、109国道(西宁~西藏公路)、宁湟公路的贯通,其区位优势和经济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现已成为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和湟中县一个主要的贸易、服务中心城镇。

多巴镇地处西宁一民河盆地西部,湟水河中上游地段。该盆地为东西狭长的断陷盆地,湟水河沿盆地东西向穿越而过,南北侧为侵蚀强烈的基岩低度山丘地貌区,植被稀疏,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高低相差24m。海拔高度在2350-2800m之间,两岸山体坡度为20。~35。,黄土覆盖面较广,坡面冲沟发育,侵蚀强烈,海拔高程2380m以下为湟水河的低级阶地和河漫滩,阶地阶面宽且平缓,为堆积型阶地。地形南北短、东西狭长,呈不规则长方形。

多巴镇地区年平均气温2.6—5.3℃,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年无霜期140~15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378.3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51.1mm,年均日照时数2588.3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9%。最大冻土深度为1.4m。年主导风向为东西风,日平均风速3m/s。气候特征:海拔高、气压低、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冰冻期长、无霜期短、日温差大、紫外线强、气候冷凉,春迟秋早,夏短冬长。

多巴镇农作物资源丰富,以粮食为主,主要生产小麦。2000年播种面积达5258公顷,总产量14432吨,多巴镇经济作物的发展潜力良好,目前油料是多巴镇域的主要经济作物。除此以外,由于多巴地区水土条件良好,光照充足,果树、林业生产近几年发展也很迅速。

下石城遗址

下石城遗址 位于湟中县多巴镇银疙瘩村西,志土河西岸。志土河是条全长不足4公里的由南向北流入湟水的小河,泉水量虽不大,但常年有水。遗址南靠志土河转嘴,北有条小沙沟,西是山坡农田,东紧贴志土河岸

本布台遗址

本布台遗址 位于湟中县多巴镇王家庄村。王家庄西原有一藏传佛教所设的本布,现习惯上仍将这里称本布台。遗址面积约100×100米,文化堆积厚约70-100厘米。遗址南部有条大路,西、北、东三面皆

历史沿革:

明、清两代在境内曾设“镇海营”(今通海)、“国师营”(今国寺营),民国时期为西湟镇;1949年,建镇时,为湟中区第五区和第四区辖地。

1956年,划归西宁市管辖。

1958年,为西宁市东风公社。

1960年,成立西宁市通海区(县级)后,为通海区多巴公社。

1962年,为湟中区多巴、通海2个公社。

1965年,将通海并入多巴公社。

1984年改称多巴镇。

2004年,原拉沙乡的8个村、拦隆口乡的8个村并入多巴镇。

CopyRight 2022-2024 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