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乌嘴乡
行政地名: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乌嘴乡 | 行政隶属:南县 | 行政代码:430921201 |
长途区号:0737 | 邮编代码:413000 | 车牌号头:湘H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3.56万人 | 人口密度:约508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约70.11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
明、清时,此地系洞庭湖一嘴,为乌姓人居住,故名为乌家嘴,后人们为了简便,将乌家嘴称为乌嘴。
基本介绍:
乡镇概况
乌嘴乡位于南县大通湖垸内、藕池东支中游右岸,沱江与藕池东支交汇于此。该乡三面环水,东与大通湖相依,西南靠沱江大堤与南洲镇、中鱼口乡遥相呼应,北临藕池河与华容县北景港镇隔河相望,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中部呈“锅状”,属洞庭湖冲积平原。她是南县建治的发祥地。公元1895年,清朝政府建“南洲直隶厅抚民府”,府治设在该乡。境内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全乡共有集雨面积10.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8438亩,有农业人口35612人,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个渔场和1个农企综合场。县林科所和县职业中专座落境内。在历届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该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8383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9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1元。荣获2001年度南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度益阳市“抗洪救灾先进单位”以及2002年度南县计划生育、结构调整、党风廉政建设、人大、政协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农村经济
乌嘴乡地处“鱼米之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近几年来,该乡把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按照“稳棉、扩麻、优化粮食品种;兴养、攻加、加快畜牧发展”的发展思路调整农业结构,各项指标均有突破。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常年种植早稻0.9万亩、一季稻2万亩、棉花1.3万亩、苎麻0.7万亩,种植西瓜、冬瓜、南瓜等小宗作物2500亩,总产粮食3700万斤、皮棉5万担、苎麻58万斤、油料400万斤。狠抓全省畜牧养殖示范乡建设,目前全乡养牛6800头、羊6200只、驴2700匹,发展生猪4.8万头,人工种草2900亩,形成了以大堤沿线村为主的牛羊驴等草食牲畜养殖基地、以公路沿线村为主的瘦肉型猪养殖基地、以三新垸几个村为主的水产品养殖基地。乡镇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日益深入,乌嘴乡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发展逐渐复苏。目前为止,全乡拥有各类企业266家,从业人员1290人,其中集体工业企业2家,即乌嘴蚊香厂和车木厂;集体施工企业1家,即乌嘴建筑工程公司;集体农业企业1家,由三新渔场、又东渔场、农企综合场组建而成;个体企业250家,主要有各类小型加工厂、机械厂等;私营企业10家,以又东高效渔业有限公司与湘家人食品有限公司尤为龙头。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设湖南省南洲直隶厅,厅治设乌嘴街道。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南洲直隶厅抚民府由乌嘴迁至九都。
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属南县苏维埃政府第四区,区政府设乌嘴。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国民党南县政府设昭明乡,设地乌嘴。
1949年8月,属南县人民政府第五区。
1956年6月,设乌嘴乡,治地乌嘴。
1958年9月,属明山人民公社。
1961年3月,成立乌嘴人民公社。
1984年3月,乌嘴公社改称为乌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