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潘市镇

行政地名: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潘市镇 行政隶属:祁阳县 行政代码:431181110
长途区号:0746 邮编代码:425000 车牌号头:湘M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4.48万人 人口密度:约342人/平方公里
辖区面积:约131平方公里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相传古时曾有本地潘姓商人,在湘江左岸修建商埠码头,得名潘家埠。后又先后更名为潘家乡、潘市镇。

2022年11月,潘市镇被确定为第二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乡)。

2017年11月,潘市镇入选第三批湖南省美丽乡镇示范名单。

位于祁阳县境中部稍北,距县城22公里。东与梅溪镇相接,南临湘江与黄泥塘、进宝塘、白水三镇隔江相望,西与观音滩镇相连,北与七里桥镇、羊角塘镇接壤。镇政府驻周家湾居委会,辖木埠头、许家岭、下堡桥、杨柳、多喜塘、岐竹、丁家坪、侧树坪、杨梅园、广济桥、下七渡、夭竹、双江、石峡洲、龙江、柏家、枫树、谢家湾、阳家歧、曾家歧、毛家埠、八角岭、老司里、高山、苏木、东江、乐园、深皇、白果、盘古、榔树、源星、新民、陆家、桐木、塘弦湾、中洲、董家埠、龙溪、古形、仙人坪、灵官甸、合洲、铜锣山、大洞源、赤一、赤二、钢铁、鲁冲、丫冲、东桥、荷花、享塘、新屋、龙潭、建溪56个村和周家湾、上街、下街3个居委会。

潘市镇原名潘家埠,因湘江北岸一个上千年历史的泊船码头上的住户多姓“潘”而得名。解放初为潘家埠乡,属第三区所辖。1950年潘家埠为第四区。1952年祁阳县析出祁东县后,潘家埠为第六区,辖现潘市镇和梅溪镇。1958年10月为灯塔人民公社,辖现潘市镇和梅溪镇全部管区。1959年5月为潘家埠人民公社。1961年改名为潘家埠区,辖潘家埠、下七渡、马安岭、塘弦湾、梅溪、楼梯、松林7个人民公社。1965年撤潘家埠人民公社,建石洞源人民公社,仍隶属潘家埠区管辖。1984年4月撤社建乡时,潘家埠区所辖的七个人民公社改名为七个乡。1985年元月,塘弦湾乡改为潘市镇。1995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即潘市镇、下七渡乡、马安岭乡、石洞源乡、松林乡合并为潘市镇。

全镇总面积131平方公里,耕地1178公顷,13400户,44771人。祁山横亘于北,湘江缠绵于南,镇境北高南低。交通十分便利,水运繁忙,公路四通八达。祁羊公路、衡昆高速公路纵横贯穿,新修湘江大桥使全县的南北更紧密连成一体。镇北部山地,盛产杉木、板栗、楠竹、桐油,水丰草茂,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之地。全镇副业有红薯、小麦、茶油、茶叶、柑桔等。石峡洲和中洲是祁阳境内湘江三大江心岛中的两个。蔬菜水果基地年产2000万吨,销往衡阳、长沙、广州等省内外。矿产有石灰石、煤、铁、铜、瓷泥、陶泥等。全镇2002年生产总值为11247万元,财政收入215.6万元。

潘市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故乡。1950年陶铸创办铁铮图书馆于镇政府所在地,“文革”中被毁,1988年重建。

陶铸故居

陶铸故居位于永州市祁阳县潘市镇陶家湾村一半山腰中。1908年1月16日,陶铸就出生在这里。1926年,他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

龙溪李家大院

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的具有典型湘南民居特色的老宅子,是目前祁阳乃至永州年代久远、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叫李家大院。李家大院背山面水而筑,体现了建筑与山水和谐相处的湘南民居特色。现保存

潘市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坐落在潘市镇侧树坪村,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宗教祭祀建筑,历史悠久,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宗祠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信息,是集建筑、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先后属第四区和潘家乡。

1949年10月,属三区。

1950年6月,属四区。

1952年7月,区划调整,为第六区。

1956年7月,撤区并乡改为潘市乡。

1958年9月,改为灯塔人民公社。

1959年5月,更名为潘家埠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改为潘家埠区公所,辖潘家埠、下七渡、塘弦湾等7个公社。

1964年3月,撤潘家埠公社,建石洞源公社。

1984年4月,改公社为乡。

1985年1月,改塘弦湾乡为潘市镇。

1995年5月,祁阳撤区并乡建镇,并下七渡、马鞍岭、潘市、石洞源、松林5个乡镇,建立新潘市镇。

析出梅溪、楼梯两乡,并建梅溪镇。

CopyRight 2022-2024 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