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

行政地名: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 行政隶属:滕州市 行政代码:370481103
长途区号:0632 邮编代码:277100 车牌号头:鲁D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9万人 人口密度:约884人/平方公里
辖区面积:约101.86平方公里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据《大吴碑杂记》载,大吴西北有白马寺,唐贞观元年(627)建,尉迟敬德监修。可见唐初即有大吴村,村名含义无考。1687年,该村,《张氏祖碑》载:原籍山东西忻州,明初徒滕。明末,村东有乌泉,改名大乌,后因“乌”字不雅,便以“坞”代之。

2013年8月,大坞镇获评第三批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大坞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南沙河镇面积44.7平方公里,人口4.8万,辖38个行政村,被列入滕州市经济开发区B区。京福高速公路、济枣路、笃西路、益康大道在境内纵横相连,并设有京福高速公路南出口,京沪铁路南沙河站,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工业发展起步较早,九十年代初,就被誉为:“山东省百强镇”、“山东省经济强镇”、“枣庄市工业总产值第一镇”等荣誉称号,现已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格局。农业基础地位突出,东部山区万亩经济林基地已形成规模,香菇基地已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

2005年,南沙河镇按照“打造金三角,唱活招商戏,奏响富民曲,建设新亮点”的总体设想,制定了“抓住一个机遇,突出五项重点,健全三大机制,实现三个目标,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滕州市城区南大门”的工作思路。即:抓住被列入市经济开发区B区的机遇,充分发挥济枣路、益康大道、笃西路构成的“金三角”优势,突出“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外经外贸、城镇建设、农业增效”五个重点,健全“强基固本、平安建设、考核奖惩”三大机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位次前移”三个目标。

蓬勃发展的南沙河镇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阔步前进!

滕州张氏祠堂

滕州张氏祠堂位于滕州市大坞镇大坞村。年代为。2006年12月7日,滕州张氏祠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古滕张氏族谱》记载,张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十三

刘氏家祠

刘氏家祠位于滕州市大坞镇大刘庄村。年代为清。 2006年12月7日,刘氏家祠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大坞上溯久远,沿革频繁。

据考,在夏商之时,今滕分为蕃、滕、薛三方国,大坞旧属滕国辖域。

明正统(1436~1449)年间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滕县使相乡羊温社。

清朝,道光《滕县志.沿革》载:“康熙八年(1669)县令叶时秀均徭分社,社法一变而乡之名废”。

至十一年(1672)县令任玑定保甲法,按八卦统72保,大坞属于乾四保。

清嘉庆癸酉(1813年)县令唐晟始以“仁、义、礼、智、孝、悌、忠、信易八卦名,统七十二社,规制渐为划一。”《滕县续志稿》载:“清光绪间,即社作区,行粮按旧编,大坞隶属仁四区。

民国以来,军阀割据。

1931年,县下设九区,大坞时属第五区。

1944年8月,大坞划归凫山县,属四区。

1949年凫山县委、县政府由石墙迁驻大坞,设十区,大坞属峄庄区。

1956年3月撤凫山县建制,大坞划归滕县,建大坞区。

1958年2月撤区并乡,设大坞办事处(党内设工委)。

同年秋建大坞人民公社。

1962年6月,设大坞工委,为县委派出机关,于1964年12月工委撤销。

1966年5月改社称区,大坞区辖大坞、刘庄、休城、和福、东阳温、西阳温、峄庄、桥头、两水泉、池头集、韩庄11处小公社。

1968年12月撤销区、小公社,恢复大坞人民公社。

1966年11月“造反派”在大坞党政机关开始夺权,十年动乱开始。

1968年5月由滕县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大坞区革命委员会。

1969年2月改为大坞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8年6月改称大坞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政社分开,改称大坞镇。

1988年5月,滕县改称滕州市,滕县大坞镇改为滕州市大坞镇。

CopyRight 2022-2024 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