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
行政地名: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 | 行政隶属:慈利县 | 行政代码:430821216 |
长途区号:0744 | 邮编代码:427000 | 车牌号头:湘G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1.94万人 | 人口密度:约200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约97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甘堰土家族乡地名因乡政府驻地有十余亩天然堰一口,解放前遇旱干涸,人们怨称干堰。解放后,经整治,用电力提来数千米外的澧水注入,人们喜称甘堰,乡由此得名。
一、基本概况
甘堰土家族乡在县城西54公里处,驻地附近有10亩大的自生堰,因底层多溶洞,易漏水人称干堰,后改称甘堰。1978年组建成甘堰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为甘堰乡,1995年4月并入许家坊土家族乡,1998年10月恢复为甘堰土家族乡,现任乡-杨兴平、乡长朱云。
本乡东与宜冲桥乡毗邻,西与阳和土家族乡接壤,北与江垭相邻,南面邻界澧水与溪口镇隔河相望。总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90亩,其中:水田16067亩,旱地4223亩,辖21个村,266个村民小组,5621户,19374人,其中土家族人口15499人,非农业人口394人,政府现有干部职工20人。
二、党情党建
甘堰乡有21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541人;机关部门支部5个,党员97人。党建工作按照上级组织部门要求,已经步入正规化轨道。各村均已建立高标准的“两基阵地”,其中甘堰村的“两基阵地”规格高,党员活动室内容齐全,配备有彩电、影碟机、资料柜、椅子等各种设施,党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观看电教片,大多数党员都受到了教育,提高了素质。甘堰村党员科技示范基地是0员王章文从外地引进的福建柚生产基地,全家共有福建柚1100株,年收入每户仅此一项近四万多元。按照“十六”大精神,启动农村“三富工程”,广泛开展党员“两学两带”活动,21个村支部-率先科技致富,领先富的0员达180多人,通过党员示范,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今年全乡人均可增加50元。
三、科教文卫
本乡现有中学一所,在职教师47名,在校学生835名;中心完小一所,村小11所,共有在职教师49名,在校学生1046人;幼儿园8个,幼儿教师12名,入园幼儿151名;全乡在校学生包括幼儿合计2032名。1998年投资110多万元,建城了省级骨干中学。有卫生院一所,诊所9个,从医人员24人。通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辖区里有程控电话大楼,电话入户率达40%,有移动电话信号发射塔三座,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乡每个角落。
四、经济建设
乡党委政府一直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在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上下功夫。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规模,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主要表现在:一是苎麻形成基地,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历史沿革:
明朝初年属八都。
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除旧都设区。
1949年7月,慈利县划分成7个区,属六区。
1956年6月,实行撤区并乡,设甘堰乡。
1958年9月,撤甘堰乡、阳和乡、许家坊乡合建阳和公社。
1961年,甘堰公社划归为溪口区。
1984年,恢复乡建制。
1995年,合并为许家坊土家族乡。
1998年10月,从许家坊土家族乡析出为甘堰土家族乡。